中國IT職業教育發展歷程的三個階段

近幾年,伴隨着中國IT產業的飛速發展,企業對IT人才的需求持續升溫。根據權威機構測算,中國IT人才年缺口100萬。據國家信息產業部公佈的數據,目前我國IT業僅軟件開發人才的缺口每年約24萬—28萬人,而以我國“十一五規劃”的設計,每年應培養軟件人才達34萬人,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我國高校每年培養了大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但能夠適應IT企業需要的人才,尤其是掌握最新計算機應用技術,具備大量項目經驗的IT人才卻少之又少。面對大量有志於IT行業的中高級學歷人才,IT職業培訓機構就承擔起了連接學歷教育與企業實際需要的橋樑功能。相對於漫長的學歷教育,IT職業培訓以其靈活高效、目標明確等特點而深受現代人的青睞。
  總的來說,當前中國的IT培訓市場處在一個由發展初期向成長期轉型的多變階段。一方面消費者由最初盲目的追逐消費,開始趨向理性的選擇,在消費的時候更加關注培訓機構的可信度、培訓質量和就業保障。另一方面整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各類主題的招生廣告、各種名頭的IT培訓機構充斥在人們的視野中,可謂魚龍混雜、硝煙瀰漫。

  真正意義上的IT職業教育培訓在2000年開始出現,大規模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後,如果把IT職業教育按照培訓方式演變進行劃分的話,可分爲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廠商認證階段:思科的CCNA、CCNP認證、IBM、Cisco等廠商認證培訓一度是IT培訓市場的熱門選擇,行情紅火,成爲一些人邁進高薪之門的“綠色同行證”。Prometric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認證考試服務公司,2000年,它的IT認證考生人次達到了17萬,而2001年的考生人次則超過了20萬。在當時, 從廠商的角度來看,職業資格認證不但爲他們儲備了大量的潛在用戶,而且無形中增強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畢竟在當時國人的眼中,能夠頒發證書的機構自然有其特有的權威性和社會公信力。
  然而,由於許多廠商認證教材都是國際授權,不十分了解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不能夠真正按照“本土化”來自由調整,缺乏與學習者及企業的溝通,限制了它的培訓內容不能夠及時更新和根據市場所需來設定課程。同時,這類培訓門檻相對較高,要求學員有一定的技術和理論基礎,不適合爲就業或轉行或晉升而參加IT培訓的人羣。因此,廠商認證作爲企業內部員工提高技術進行內訓很有必要,但要想實現市場化培訓卻存在一定先天的侷限性。另外,我們看到由廠商推出的認證培訓儘管能夠培養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但其真正目的在於推廣技術,因此也出現了盲目發展規模,應試性質不斷凸現,導致培訓質量明顯下降的後果,通過認證學員的實際能力和證書無法匹配,證書的“含金量”因此大打折扣,與企業需求不吻合,逐漸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隨着大量真正從事IT職業培訓機構的日益增多,廠商認證已經不能獨當一面,成爲吸引人們參加培訓的重要賣點了,而是漸漸成爲培訓機構的附屬品,風光不再。
  2)第二階段,“軟件藍領”階段:當廠商認證培訓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我們看到以印度培養模式爲主的“軟件藍領”人才培養模式一度大範圍的影響着中國IT培訓市場。在這裏面成長起了一批培訓機構,成爲人們又一個除廠商認證之外進行IT技能培訓學習的新選擇,一時很流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印度“軟件藍領”人才培養模式在印度很興盛是有其深刻的市場背景的,而中國的實際軟件環境完全與印度不同。印度多數爲規模很大的出口企業,和歐美發達國家有着緊密的業務聯繫,是一個“軟件外包”的國家,精細化的產業分工,使得它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即“軟件藍領”。而中國目前95%以上的IT企業還屬於50人以下的小規模企業,中國企業對人才的技能要求比分工很細的大型IT企業要求更高,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全能型的軟件白領,而非守在“流水線”某一環節的“藍領”,“藍領”需求極少,因此,一味照搬印度模式,必然會導致偏離市場,越來越與企業需求相背離,致使學員不能很好的就業,難以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
  其實,這一點已經被一些有見地的職業教育專家所共識,並且竭力避免受印度模式的影響,在一些地方涌現出了一批符合中國國情的培訓模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培訓模式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好,自身還存在許多的侷限性:學員就業不能夠得到妥善解決,就業率普遍偏低,大量畢業學員仍然實現不了就業的夢想,同時技能水平與企業崗位所需存在脫節,缺乏完全成熟的實踐經驗。中國的IT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呼喚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培訓模式出現,全面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的健康全面發展。
  3)第三階段,“訂單實訓”階段:就業是硬道理,實訓更是硬道理。只有很好的解決了就業,提高了實際工作技能,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職業教育。在經歷了廠商認證、軟件藍領之後,中國的IT職業教育也在發展中不斷尋求突破,開拓創新,漸漸地形成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實訓”。這種培訓模式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培訓內容完全根據企業需求來設計,課程設置實踐性強,強調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採取了“以需訂產”完全市場化的招生和人才輸送方式,開展訂單培養,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完全是一種以就業爲導向,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爲根本目的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滿足大量中小型企業對IT人才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也深受大量需要就業、轉行的高中生、中等學歷者的喜愛。
  據瞭解,“訂單實訓”在歐美很流行,好的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學員掌握的技術既實用,畢業又有前景,但在中國,由於長期以來受廠商認證、印度模式的影響,要想徹底走上完全市場化的“訂單實訓”軌道,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就需要所有從事IT職業教育的國人的共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