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CIO: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解放戰爭”

一、特步X SAP ERP項目背景

首先介紹一下特步SAP ERP項目的背景情況。先得從特步的信息化建設說起,作爲主導特步信息化建設的信息中心,我們一致致力於建設一個具有特步特色的IT體系。包括規劃、建設、運維和管理。我們給自己確定的使命是:應用信息技術、支撐企業戰略、推動業務變革、提升管理水平;理念是業務導向,應用導向、價值導向;一直倡導和建立規範、創新、激情、開放的文化氛圍。

以上這些大家都差不多,特步的信息化建設比較特殊的在於它的建設方針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小步快跑,業務先行、系統優化。尤其是“注重實效、小步快跑”,我們不斷建設新的系統,有的系統可能用過兩三年之後,就會用新的系統去替代。這是一種漸進式的建設方法。這也符合我們特步的風格:公司追求平穩的過渡,不太追求激進式的變革。

 

 

所以,特步IT建設風格,乍一看有很多重複性的工作,其實與公司的整體風格是匹配的。就體育用品行業企業的IT建設風格,我覺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像李寧和安踏那樣追求大而全的,他們習慣建設大系統,IT建設也非常捨得投資,比較巨大;另一類是特步這樣追求實用和性價比比較高的,小步快跑,當然帶來的問題是工作量會比較大,要用到的人也比較多。

特步的IT規劃藍圖和IT體系架構畫得比較簡單,我們的IT藍圖是從應用系統的角度來分的,這樣公司內部的人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在系統分類上,我們把跟訂單和貨品相關的系統都叫業務運營平臺,把跟訂單和貨品沒有直接聯繫,而側重於管理協調的叫協同管理平臺。在3年多的時間裏,我們通過一系列大、小系統的開發和引進(比如我們自己就開發了兩套系統來管理公司原材料的進銷存),各個管理系統基本都有了,就是沒做ERP系統,這也導致我們整個供應鏈總是難以打通。

爲此,我曾跟老闆開玩笑說:“我們建了十幾個系統,但都是小帆船,現在正缺少一艘航空母艦。”從系統角度來說,其他的應用我們都是選擇一些中小型的平臺,現在需要一套可控的、強大的,能把所有的系統都串聯起來的系統,這也是我們選擇SAP的一個理由。所以說,特步要選擇一個大型系統,我們希望以SAP爲核心構建統一的架構。

二、從“二萬五千里長徵”到“四大戰役”的“解放”歷程

簡單回顧一下特步的信息化歷程,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把特步信息化類比爲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

1 “二萬五千里長徵”——分銷系統的建設推廣

分銷系統的建設推廣我們叫“二萬五千里長徵”。特步公司從2005年開始用用友系統,一直到現在,除還有兩家分公司沒有完全統一外,其他地區的分銷零售系統已經全部統一,並且做到了數據和業務的集中管理,現在門店覆蓋數大約爲7000家。在系統建設過程中,我們相繼啓動了“連接行動”、“春風行動”、“飛鷹行動”等一系列行動,將原來全國各地分公司、加盟商所使用的不同的分銷系統逐步統一,我們叫從“軍閥割據”到“一統江山”,現在我們正致力於提升了系統的應用價值。

在此過程中還逐步形成了“兩會”制度。一個是每年3月初的針對全國IT人員培訓的信息大會,大概持續一週的時間。2011年是在用友的軟件園舉辦的,把用友的系統研發人員和特步的IT人員聚集到一起,是想讓他們知道我們想法、理解我們的痛苦,也讓系統的二次開發能夠更加接近我們真實的需求;另一個是針對業務人員舉辦的信息大會,我們的初衷是讓全國用這套系統的業務人員,真正瞭解這套系統、更好地用起來,也希望系統能夠更好地滿足業務人員的需要,這類信息大會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7月份,因爲正值業務淡季,業務人員都比較輕鬆。

2 “八年抗戰”——知識管理系統和PLM系統的建設推廣

另外一個被叫做“八年抗戰”的,就是我們的知識管理系統和PLM系統的建設推廣。說起知識管理,要搞好比較難,以前也一直在做,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現在我們的知識管理系統已經由原來的小OA發展到KM了。另一個是要重點說明的PLM系統,我們從07年開始做PDM,我們叫“胖大媽”,花了三年的時間升級爲PL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我們叫“漂亮妹”。在這一過程中,IT和業務部門之間相互做了很多妥協。到了2010年,服裝系統人員PLM就已經用得比較熟了,但是鞋業到目前還沒有完全用起來,這主要還是由於鞋業和服裝之間的業務運作差別較大。不過從下一季開始,鞋子就全部進入PLM系統了。目前就同行業來說,鞋和服裝都用PLM系統的,我們也算是全國第一家。

PLM系統上線之後,除了產品數據現在整理起來非常容易,我還能明顯感受到業務的改善,如我們的研發團隊,較之以前波峯波谷式的工作狀態,如今也變得比較平穩了,在此基礎上要上SAP系統就容易得多。我們原來有兩個典型的狀況,一是訂貨會之前所有研發人員都要加班熬夜整理樣品和資料,訂貨會之後才能放鬆下來;二是訂貨會之後的投產,由於資料整理得匆忙,很多都是錯的,造成了很多麻煩,導致從樣品到大貨的時間非常長。現在所有資料和整個研發過程是同步的,這是之前PDM取得的效果。但我們無法把整個研發計劃和進度跟進放到PDM中,所以我們纔想到上PLM,PLM系統運行之後,這方面改善很大。

現在,我們的研發計劃中,從商品規劃開始,整個計劃一直到我們上訂貨會、甚至到大貨,都放到系統上來做了。爲此,服裝系統管研發的副總裁經常跟我開玩笑說:以後他也不要幹研發了,去推PLM系統,他說,這個系統的推廣對整個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相對來說,在鞋業推廣起來要比服裝困難得多,但還是會逐步推進在鞋業方面的應用和推廣,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深入敵後,圍點打援。

3 “四大戰役”——ERP/OPM/EPM/SCM的實施

“二萬五千里長徵”走完了,“八年抗戰”也幾近勝利了,接下來就要打響“四大戰役”,即我們所說的遼瀋(ERP)、淮海(OPM)-(Overall全方位的,Process過程,Particular精確細緻的,Managment管理,是指全面的、全方位的、全過程的、精確細緻的管理.)、平津(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企業績效管理)和渡江(SCM)戰役。這四大戰役也是我們2011年到2015年的IT五年規劃。

我們把ERP叫做“遼瀋戰役”,這是因爲我們認爲SAP ERP是一個啃硬骨頭的項目,就像遼瀋戰役打錦州,打黑山一樣,是一場攻堅戰。通過ERP系統建設,希望能達到業務由表單驅動到流程驅動的轉變。此前我們自己開發的各種系統都是靠表單流轉來驅動業務,由各級領導簽字確認,大家信任的都是自己簽字的東西,不大相信系統裏的信息,我們希望改變這一局面。

接下來。我們希望建立公司業務整體運營級的計劃管理體制。雖然SAP ERP裏面有一些業務運作級的計劃管理,但不夠深入,只能體現計劃的結果,至於要體現計劃怎麼來的,怎麼才能夠更合理,我們打算放到二期來做,即“淮海之戰”。這是一場技術戰。

做完這些之後,我們希望建立企業級的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績效驅動系統,讓企業建設按照由績效驅動計劃、計劃驅動流程、流程驅動表單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來運作,即“平津之戰”。這是一場攻心戰,因爲涉及到大量指標的確定。

做完這三個之後,我們希望優化整個供應鏈體系(“渡江戰役”),着眼點在於建立特步全球物流運作管理系統,構建實現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的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快速響應、精確執行的全球物流運作管理體系,完成企業物流管理從物權優先到效率優先的轉變。

這一系列的改革走下來是肯定比較難的,由於企業的管理水平還跟不上系統的要求,而系統的運行又與管理水平緊密關聯的,所以要攻克很多管理上的難題,還是有些痛苦的。所以我們一直貫徹“業務先行,IT提升”的策略,我們堅信IT做不了從無到有的事情,但可以做從有到優的事情,否則項目建設壓力也都在IT頭上,而實際上是在彌補很多管理和業務上的缺陷。

“四大戰役”之首的ERP項目直到2010年我們才動手。原計劃3月啓動、年底切換上線,但由於各種原因,下半年才啓動該項目。項目過程中我們選擇了很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另外,爲配合SAP ERP項目,特步還出臺了一些相關舉措。

第一,引入ARIS系統來統一流程管理。特步在2011年進行了組織架構大的調整,把供應鏈由以前的按照產品線劃分改爲現在的按照供應鏈環節來分,導致業務架構調整非常大,這次ARIS的引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避免了我們的項目延誤得更多。第二,利用KM平臺進行規範的項目管理。我們特別注重文檔管理,或者叫做知識管理,項目文檔從命名到收集等都管理得比較規範,並且都上傳到KM平臺上。第三,藉助外部顧問團對項目團隊進行培訓和指導。

4 “三次會戰”——倉儲現場改善、生產現場管理、門店綜合管理

爲配合SAP ERP的實施,我們還啓動了三個子項目:倉儲現場改善項目,我們稱之爲“瀋陽會戰”——修築戰場工事。倉庫是上SAP ERP系統的一個死結,倉儲運作水平低,很難滿足數據準確性的要求。由於SAP對數據準確的要求很高,按照我們原有的倉儲管理水平是很難達到的。爲此我們請了一家上海的諮詢公司來專門做倉儲改善。

第二個是生產現場管理項目,我們稱之爲“遼西會戰”——肅清外圍之敵。由於這次項目的實施不包括工廠,但很多數據來源於工廠,否則財務系統要求的數據很難收集。所以,我們開發了生產現場管理系統來收集現場數據,主要是以此進行現場生產計劃的制定和進度彙報、成本覈算、人員工資的核算,然後把數據導到SAP中。生產現場管理系統使生產管理者能夠及時得知現場的工作進度,其效果令人十分滿意,對企業形象也有很大改善。

第三個是門店綜合管理項目,我們稱之爲“錦州會戰”——打通通關門戶。我們把複雜的貨架管理、門店的補貼以及門店的整個生命週期管理,放到門店綜合管理系統中。因爲我們貨架的管理涉及到很多數據和圖片,用SAP管理會很困難,所以我們用這套系統把門店的數據整理起來,與SAP進行集成,這樣做SAP就容易多了。

總的來說,這些配套措施和配套系統對項目的推進是非常有幫助的。從現在系統推進的情況來看,我們這個大的規劃還是非常合理和有效的。

三、特步X SAP ERP項目核心解決方案

我們把特步的SAP ERP系統分成三個步驟來做。第一步是實現從原材料採購到成品出倉的供應鏈管理,包括與此相關的財務管理、供應商協同、供應鏈計劃、質量管理(採購、生產、銷售),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商業智能分析。實現全面預算管理、集團財務報表合併等。唯一沒做的就是分銷零售管理。第二步是做優化和提升,包括數據分析、計劃優化調整、流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等,也包括整個車間、計劃管理。我們第一步的目標是今年5月份上線,這就是目前項目的進展情況。

爲什麼我們要上SAP ERP呢?特步業務總體上依然是以產品季爲主導的期貨運作模式,但各種業務模式組合越來越豐富、業務管理越來越精細、計劃控制性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更強大的管理體系支撐,IT是驅動管理體系提升的最重要工具,SAP ERP無疑是最核心的系統。

隨着訂單處理的計劃性越來越強,但對計劃的動態調整越來越頻繁,要求計劃週期越來越短,對生產、倉儲環節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管理粗放的系統逐漸不能支撐企業需求。比如公司原來的核心供應鏈系統,我們稱之爲“一單一流一結”,這個跟公司以前做外銷的歷史有關係。總體的模式是:按單核料、按單核價、按單採購、按單收貨、按單發貨、按單結算。在規模小的時候不是什麼問題,但做大以後,工作量變得巨大。比如當前是一年4季產品運作,每季500-700款新產品,每款平均4個顏色、5個尺碼,每季生產指令單3000-5000張,原材料品種超過10000種等。如果依靠原始的單據流轉方式,那麼主要副總級領導每月要有3000張單據的手工審覈量,工作負荷相當大。數以百計的財務人員,絕大多數都在做財務覈算的工作,每月20號以後才能出財務報表。所以說一單一流一結害死人,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模式。

SAP系統上線之後,我們預期在供應鏈、營銷、財務等諸多方面都能有很大的改善。

首先,供應鏈從“一單一流一結”向“集中採購、共享庫存、分單發料”轉變,這對特步的價值非常大。在以前供應鏈水平不太穩定的情況下,聲場訂單調整非常頻繁,某幾個物料缺,就會導致大批的訂單都無法投料,如果每一單都缺那麼一兩個物料,100張單子裏面,可能就只有50多個單子能投產。由於生產都是按單的,又不能隨意調配原材料,否則倉庫就亂了,所以寧可等待,也不輕易在訂單之間調整物料。

其次,供應商管理也將得到強化,通過供應商協同平臺實現管理輸出,使得特步和供應商管理與業務緊密結合。讓供應鏈計劃預測與計劃調整更準確,更具有可操作性。利用供應商平臺也加強了對重點供應商的管理與考覈,幫助供應商提升管理和服務質量。

再次,由於特步的法人結構多,既要滿足業務人員簡化業務操作的要求,又要滿足財務管理需要,能在不同公司中進行財務管理,這難度較大。經過努力,我們做到了按款核料,按料覈價,按單發料,按單結算,實現了集中採購及庫存共享,供應商只與統一的業務接口結算,根據送貨指令將材料運送到不同的製造廠,內部調撥自動實現。

最後,計劃管理也將得到強化,實現從一選會到總倉發貨的一系列工作計劃更具可操作性。這樣也能夠給供應商更充裕的準備時間,其運作節奏更加合理。

對於營銷來說,根據供應商管理平臺收集生產進度、預排發貨,入倉後根據預排分貨,這樣能做到成品的預先收發貨計劃;結合倉儲提升、優化檢貨程序,提升倉庫利用率和發貨效率;而利用組合銷售概念,提升了產品規劃在終端的表現力。現在各品牌商品概念越來越強,在訂貨會上成系列的商品看着都很漂亮,但生產完成之後發到總代都變成亂七八糟的一堆貨,總代發給經銷商就再亂一次,經銷商對新到的貨又胡亂搭配,所以我們的研發團隊從一線轉回來都非常傷心,當時設計想了那麼多創意和搭配,到了終端就變成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組合。我們希望通過系統,讓貨物在總倉發出去的時候,能夠保持一盤貨的概念。

對財務部門來說,把財務人員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縮短財務報表出具時間,提前財務月結日期(預期提前10-12天),其價值巨大!還提升了財務分析能力,強化了資金計劃、預算控制、稅收籌劃等方面的資金管理能力。

當然,項目的難點還是有很多的,一方面涉及到SAP本身功能的開發,另一方面是由於系統太多導致接口複雜的一系列問題。有一點大家可以借鑑的就是,我們的BOM不是用excel表格來處理的,因爲數據量太大,而且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個平臺來做。

目前,我們正處於日以繼夜的狀態,計劃5月份上線,現在只剩一個多月時間來進行培訓和推廣,時間會比較緊。在系統的切換上,我們制定了按季切換的策略,即先讓老訂單在老系統裏跑完,財務再做一個記賬的工作,新訂單開始在新系統上運行,要是所有訂單一起切換過來,業務部門可能會很難接受,業務也可能因切換其間出現的混亂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