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穹:保險行業正在“由內而外”走向敏捷

作爲金融領域的核心行業之一,保險業正處於一個日益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產品的同質化、企業價值鏈的整合和優化、多業務渠道的管理等問題都爲保險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在Qcon 2011 全球企業開發技術大會北京站,51CTO邀請到了雅各布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IJI)董事總經理吳穹先生,請他與我們分享保險行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前世今生”。以下內容是根據採訪實錄進行的整理。
 
目前國內保險行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吳穹:首先我並不是保險行業方面的專家,因爲一直以來都是在從事軟件工程方面的工作,只是我們的一些客戶是保險企業,所以,從我自身的認識來講,我覺得雖然都同屬於金融行業,但保險企業信息化的程度遠遠沒有銀行信息化發展水平高。但近兩年所呈現的趨勢是保險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開發模式也從外包向自主開發轉變,這主要是由於業務創新的速度要求越來越快,這對IT系統的要求就越高。IT的趨勢就是業務的趨勢,IT的競爭力就是業務的競爭力。IT如此重要,肯定是自主開發更適合這種需求。
 
根據某調查報告顯示,未來的保險產品發展趨勢是,基礎產品更加傾向於標準化、簡單化,以便適應低成本的規模銷售;而產品組合則更加傾向於個性化、複雜化,以便滿足不同客戶的、靈活多變的需求。這一趨勢對信息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信息系統要很好的支持產品,要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快速的完成產品創新。
 
什麼樣的系統架構才能滿足多變的業務需求?
 
吳穹:保險系統正在從C/S架構向B/S架構遷徙,這已經是一種趨勢。在架構設計層面要將不變的部分穩固,可變的部分靈活。舉例來說:保險企業的投保過程相對穩定,變的只是附着在這上面的促銷、推廣等活動,設計時要將這兩部分分開,如果代碼寫在一起就有可能因爲很小的一個變動而改很多內容,而如果將這兩部分剝開,就可以保證核心的投保流程不變,只修改附屬部分就可以了。
 
從實現技術上面,現在業界已經採用OSGi這樣的一些技術,能夠做到一個組件一個組件,可以動態的熱加載,這是技術上的演進。另外系統間的耦合也很重要,現在看到很多系統的複雜性都是由於系統之間的耦合過緊造成的,業界很多企業已經採用REST架構來提升系統的可伸縮性;應用之間用HTTP結耦,這樣相對來講,耦合性就會更合理。所以首先應用一些好的架構思想,再應用一些合適的技術,這樣應對業務的衝擊就會小一點。 不過,業務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我看到現在的一些保險企業已經開始採用敏捷的方式應對這種變化。
 
在軟件測試階段,有沒有解決方法可以提速軟件測試周期,加速系統上線?
 
吳穹:從敏捷的角度講,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反饋。其實每個企業遇到的挑戰都不太一樣,保險行業的挑戰是在部署環節。開發人員編程的環境和測試環境、最後的生產環境相差很遠,如果開發人員沒有辦法在開發環境下做測試的話,他就要等部署到一個準生產環境去測試,這個過程就會太長,導致反饋的時間太慢,造成效率降低。這個時候就要做分層測試,在不同的層次上做不同的測試,選擇在最快的情況下進行測試,提供反饋。
 
電子商務已經很成熟,市場前景也被很多人看好,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進軍電子商務,保險行業也不例外。
 
電子商務這種營銷方式是現有保險行業經營方式的一種補充,還是未來發展趨勢?
  
 吳穹:電子保單、存保將是保險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例如:平安保險已經在淘寶上開始賣車險。在國內,人們對於銷售保險人員是望而生畏,如果可以避免人的因素購買所需要的險種,將會是現在很多人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