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在網絡通信中是怎樣被應用的

xuewangluo.blog.51cto.com
        OSI模型主要應用在網絡通信方面,該模型共分7層,自上而下爲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數據在網絡傳輸中是高度結構化的,OSI模型恰恰闡述了這一傳輸過程。我們以電子郵件爲例,首先,我們打開郵件編輯軟件,然後編寫完郵件內容,這一步驟是在應用層、表示層和會話層中完成的,這三層主要完成對要傳遞數據的編碼(編碼的主要作用是讓目標計算機理解認識我們的數據是一封電子郵件)。然後把數據傳遞給傳輸層,該層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段,並且給每個數據段加上該電子郵件傳輸類型的報頭(傳輸層的報頭爲TCP和UDP報頭,電子郵件的報頭爲TCP)。加了傳輸層報頭的數據段繼續向下流動,來到網絡層,該層也給每個數據段加入該層的報頭,該報頭包括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IP地址,再然後數據段到達數據鏈路層,該層將數據段封裝成幀,幀頭包括下一臺直接相連的網絡設備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幀尾包括校驗的部分。最後數據到達物理層,在這裏幀被轉換爲包含0和1的比特流,按照流經設備的時鐘頻率發送他們。
        好了,該電子郵件已經成功的發送出去了,我們的服務器電腦接收到了該郵件,接收電子郵件,也要經過OSI模型,不過,並不是自上而下的過程,而是相反的過程,電郵的比特流到達主機,沿協議棧的方向到達數據鏈路層,剝去以太網幀頭,在網絡層剝去IP報頭,在傳輸層剝去TCP報頭,然後組裝成電子郵件存儲到服務器的硬盤中,當收件人通過服務器檢索到新郵件時,該郵件將再次經歷以上封裝和拆封的過程,以便收件人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