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不是天使投资

李开复闪电般的离开了Google,从消息传出到李开复新企业“创新工场”尘埃落定,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李开复自称自己的新公司“创新工场的模式:天使投资+猎头+孵化,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人和想法投奔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计划在全国招募110多位有好的创意的互联网创业者和最好的工程师。每年公司从中选出20个创意,每个创意组建一个5人左右的团队。这20个创意经过3至5个月后从中,从中挑选出10个项目(其余10个被淘汰)。再经过6-9个月的发展、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正式挑选5个项目剥离出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这5个子公司成立的前提是被外界投资商所认可。外界投资和创新工程追加投资,进入子公司成长期。最终的目标是这个项目上市或者被卖掉。
 
    很多媒体报道的时候侧重把创新工场报道成一家天使投资企业,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创新工场重点是在猎头和孵化上,他的投资功能很弱,只能说他不差钱。

    在中国的投资市场,做天使投资的人很少,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只有3个人邓峰、雷军、周鸿祎。而在成熟的美国市场40%的投资人都是天使投资人,大约有26万之众,中国不超过2600人,这个数量太少太少。国外天使投资人大部分都是退了休的成功人士做成的,他们手里有大量的钱,可以并且愿意拿这些钱去投资、去帮助有想法的年轻人。而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没有这么多成功人士,再加上环境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天使投资人过少。
    
    创新工场要解决的即是这个在中国天使投资太少的问题,但他解决方案并不是去做天使投资。我更愿意理解为他要做的是“内部创业”。说白一点讨要做创业者的管家+保姆。以下是创新工场和天使投资的差别。

1、天使投资不管团队建设,创新工场管团队建设(工程师是创新工场给配备的)。
2、天使投资中最终企业的决定权在创业者,创新工场项目最重决定权是李开复。
3、天使投资不管杂事,创新工场管杂事(比如应付工商、税务、服务器备案等等)。
4、天使投资是个有股权的远方亲戚,创新工场是个投钱的婆婆。

    创新工场这种新模式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创新,但创新就是需要付出的,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创新工场的想法很好,解决了诸如创业团队应付杂事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来解决创业思想和创业人员分离的问题?”是李开复在新企业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之一。还有“如何找到那些既有想法、又有实践经验、又有能力的人?”这些问题都是创新工场在创新的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类似创新工场的想法之前方兴东的孵化室就是和这个一样的构架。只不过这个想法是方兴东博客网失败以后产生的,老方拿不到投资圈的钱,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