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飯局裏的潛規則

 在中國,辦事吃飯是常事,但是這樣的飯局往往是不好應付的,諸多的潛規則等待你去體味。爲了不出醜,辦成事,有些東西還真不學不行。

座次:“客隨主便”不全然,有時“恭敬不如從命”

中國人,尤其是山東人,飯局座次是第一件大事。安排得好,賓主皆大歡喜;安排得不好,飯就白請了。

總的來講,按山東規矩,請客的主陪右手是最主要和尊貴的客人,左手次之。主陪對面的副陪右手是第三,左手第四。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併爲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該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請客的人可能會對被請的客人有個座次安排,不過,還是要尊重客人之間的謙讓和安排,不要硬來,若是客人之間彼此熟悉,他們內心會有微妙的對比和平衡,這時候,“客隨主便”不見得好,客人最好是“恭敬不如從命”。

點菜:不要輕易問菜價

如果時間允許,請客的人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請什麼樣的客人,花多少錢,請客的人大致都有個“槓槓”,因此,要控制預算,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領會請客人的預算和心思。另外提前查看菜品的價位,做到心中有數,可避免結賬時的尷尬。

一般來說,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請客的人來做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爲尊重他,或是認爲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或她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他的什麼”等等。

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點菜時,可參考以下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另外,注意有沒有回族的客人或朋友,有的話一定要在菜品上把住關,同時提醒服務員做菜用清油。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分量的菜。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在客人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人也會覺得不自在。

吃菜:不在“吃什麼”,重在“怎麼吃”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隨着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以下以中餐爲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規有矩,得心應手。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水盂,其中漂着檸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覆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爲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覆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佈菜,那就只好餓肚子。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

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裏“吧唧”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

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或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籤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部;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喝酒:十大細節要牢記

飯局有言:感情靠酒,越喝越有。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了一些酒桌上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爲想喝酒而不是爲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的人攔下。

細節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幹嗎要喝你的酒?

細節九: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二似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倒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飯局間倒茶也是一大學問。一般要讓酒店服務員倒茶,服務員不在場,一般是桌上地位最低、年齡最小的人倒茶。

茶水要適量,正所謂“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溼,不小心,還會燙傷客人,使賓主都很難爲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另外,端茶要得法。按照國人習慣,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再就是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在酒桌上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職場飯局·歷史

史上飯局之最

最陰險的飯局——青梅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時期曹操設計的一個著名飯局,在這個飯局上,曹操想試探劉備究竟是韜光養晦伺機東山再起,還是真正懦弱並無重振野心,於是登門拜訪劉備,青梅置盤,一樽煮酒,飲酒暢談。曹操:“你說說,這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都搖頭:“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深諳曹操當老大的野心,認可的真英雄只有自己。此時,正好一個響雷幫了他的忙,劉備“嚇得”打碎了器皿,知趣地退出英雄之列,曹操的陰謀得逞。

最划算的飯局——杯酒釋兵權

天下最划算的飯局,莫過於宋朝皇帝趙匡胤主持的“杯酒釋兵權”的飯局了。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心裏總不踏實。有一次,他在宮裏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南琦等幾位禁軍老將喝酒。這些開國功臣本來是得蒙聖恩,饕餮天下珍餚,不料卻在酒過三巡之後,讓自己手中大權盡失,糊里糊塗提前退休了。

最有歷史意義的飯局——鴻門宴

中國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飯局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飯局,而是聯繫着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和利益鏈,鴻門宴能夠榮登歷史上飯局排行榜的首位,自然是將飯局之妙做足的經典大局。

秦末漢初時,項羽與劉邦爲爭奪關中地區的統治權,在鴻門的一場飯局之上進行了面對面交鋒。現場觥籌交錯,刀光劍影。爲了這場飯局,雙方的謀臣智士殫精竭慮,苦心經營。這場飯局在產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名句的同時,還被認爲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成爲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場著名飯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