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活:辭職也有大學問

辭職就像求職一樣,對每一個上班族來說都不是陌生的字眼。薪資的高低、和同事相處得是否融洽、在公司是否有發展前景等諸多主客觀因素都會導致員工的辭職。但辭職絕非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一走了之就可以了。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告訴我們,要把辭職當作求職來看,既要走得光明正大,有理有據,又要以防萬一,給自己留條後路。

  心平氣和地離開
  張雪先是和現在公司的頂頭上司在工作中屢屢發生意見分歧,後來這種分歧又慢慢轉化爲個人矛盾。終於,感覺十分壓抑的張雪選擇了辭職。遞交了辭職報告後,一直把不滿藏在心裏的她在離開前爆發了。她和自己的頂頭上司狠狠地吵了一架,最後摔門而去。休息了幾個月後,張雪重新和一家單位進行了聯繫,並初步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就在她覺得新的工作已經是十拿九穩的時候,對方卻打電話來,告訴她落選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張雪多方打聽,終於得知是現在的單位到她原來供職的公司進行了調查,而接待調查人員的就是張雪過去的上司,後果可想而知。
  職場斷案:一般來說,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最後階段,都會想方設法對將要招聘的新員工的工作能力、職業道德等進行了解。而瞭解的最好渠道自然就是他原來工作的單位了。張雪辭職時因圖一時之快而和自己原來的上司狠狠地吵了一架,無疑正是授人以柄,給自己以後找工作埋下了隱患。除了極個別的人是因爲客觀原因而辭職外,絕大多數辭職者都是對現在的單位有不滿意的地方纔會選擇離開。辭職的時候,即使過去對人對事有再大的不滿,也不應抱着“我要走了我怕誰”的心理而和對方交惡。
  身走心要留
  小蔣供職的是一家印刷企業,因爲不滿足於現在單位的薪資待遇而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在到了新的單位後,他並沒有斷絕和原單位的聯繫,而是經常和過去的同事聚聚,請過去單位的領導喝喝茶、聊聊天啊什麼的。一年後,現在的單位拓展業務,和原來的印刷企業發生了業務上的聯繫。此時的小蔣利用在原來單位的良好關係,業務量大幅度上升並迅速在其他同事中嶄露頭角,獲得上司的重用。
  職場斷案:很多人主動辭職離開一個單位後,從心理上感覺對不起對方,於是有意無意地就不願意再和原來的單位聯繫。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工作就像做生意一樣,買賣不成仁義在,留點心思在原來的單位,在感情上保持一定的聯繫,有益無害。現在各個單位之間的關係也錯綜複雜,說不定什麼時候你所供職的新老單位就會派生出共同的利益,這時你獨特的優勢馬上就會發生作用。通過自己牽線搭橋,使原來的單位和現在的單位獲得雙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