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媽媽會不會是爲淘寶布的局?

淘寶依靠免費的策略,擠佔了以前易趣的市場。在個人消費品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領域,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
以阿里巴巴的財力、人力以及資源優勢。國內很難有一個可以與淘寶正面競爭的對手,騰訊小試了一下牛刀,現在也開始韜光養晦起來了。
因爲前段時間做聯盟方面的工作,所以,對互聯網的廣告市場有所研究。站在廣告營銷的角度,我認爲淘寶的優勢,在於數量與價格。如果有人想要到網上買東西,去淘寶看看,他可以有80%以上的機會選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商品。
但是,隨着淘寶的發展壯大。對於淘寶的商戶而言,卻面臨很尷尬的境地:
1、全部依附於淘寶平臺,平臺的擴展性很差,只能按照淘寶所設計的固定模式經營;
2、對於淘寶的品牌依賴度相當搞,用戶大多之記得是從淘寶賣到的東西,而不太記憶是從哪個商戶。所以很難建立獨立的商務品牌;
3、基於以上原因,越是老商家,對於淘寶的依賴性就越大。淘寶未來的政策變動,將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命運;
4、因爲商家越來越多,價格競爭愈加激烈,特別是新加入的商戶,低價衝鑽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這也直接導致競爭環境的惡化;
基於以上幾點,我推斷,應該有不少的淘寶大商家,都會考慮獨立門面,而將淘寶作爲“分店”經營。逐步將淘寶的生意引導到自己的“總店”上來。
但是,這種選擇對於商戶而言,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淘寶所擁有的龐大的網絡消費人羣,是各大商戶最難割捨的心頭肉。
當時,我認爲,可以和淘寶的一拼的方案就是做一個“網店聚合”平臺,建立一個“鬆散”的“淘寶”。也就是說,各個商戶,擁有獨立的網店、商品管理和促銷體系。但是,各個商戶通過固定的API結構,向“聚合平臺”發送最新的商品信息。
用戶通過“聚合平臺”選購商品,而交易則可以選擇直接與“網店”交易,或者是“委託”“聚合平臺”中間交易。
也就是說,將淘寶現在的:展示平臺、信用平臺、支付平臺、商品管理平臺,都相對獨立開來。
這樣,網店的自由度加大,因爲拆開的幾個平臺,可以在同樣的技術規範的情況下,相互競爭,給於網店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這個格局形成,作爲聯盟的運營者,也可以通過涉足這個平臺,爲網店提供營銷服務,從中分到一杯羹。
現在阿里媽媽的出現,不知道是不是阿里巴巴或者淘寶的精英們也看到各個網店想要自立門戶的趨勢,而預先布的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