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概述

TCP/IP概述
分層:
應用層      Telnet、FTP和e-mail等
運輸層      TCP和UDP
網絡層       IP、ICMP和IGMP
鏈路層      設備驅動程序及接口卡
每一層負責不同的功能:
1) 鏈路層:有時也稱作數據鏈路層或網絡接口層,通常包括操作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計算機中對應的網絡接口卡。它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物理接口細節。
2) 網絡層:有時也稱作互聯網層,處理分組在網絡中的活動,例如分組的選路。在
T C P / I P協議族中,網絡層協議包括I P協議(網際協議),I C M P協議(I n t e r n e t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以及I G M P協議(I n t e r n e t組管理協議)。
3 ) 運輸層:主要爲兩臺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這兩種運輸層協議分別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這一點將在後面看到。
4 ) 應用層:負責處理特定的應用程序細節。
 
封裝:
當應用程序用T C P傳送數據時,數據被送入協議棧中,然後逐個通過每一層直到被當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網絡。其中每一層對收到的數據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時還要增加尾部信息),該過程如圖1 - 7所示。T C P傳給I P的數據單元稱作T C P報文段或簡稱爲T C P段(T C P s e g m e n t)。I P傳給網絡接口層的數據單元稱作I P數據報(IP datagram)。通過以太網傳輸的比特流稱作幀(Fr a m e )。
以太網數據幀的物理特性是其長度必須在4 6~1 5 0 0字節之間。
 
客戶-服務器模型:
這種服務分爲兩種類型:重複型或併發型。
重複型服務器通過以下步驟進行交互:
I1. 等待一個客戶請求的到來。
I2. 處理客戶請求。
I3. 發送響應給發送請求的客戶。
I4. 返回I 1步。
重複型服務器主要的問題發生在I 2狀態。在這個時候,它不能爲其他客戶機提供服務。
相應地,併發型服務器採用以下步驟:
C1. 等待一個客戶請求的到來。
C2. 啓動一個新的服務器來處理這個客戶的請求。在這期間可能生成一個新的進程、任務或線程,並依賴底層操作系統的支持。這個步驟如何進行取決於操作系統。生成的新服務器對客戶的全部請求進行處理。處理結束後,終止這個新服務器。
C3. 返回C 1步。
併發服務器的優點在於它是利用生成其他服務器的方法來處理客戶的請求。也就是說,每個客戶都有它自己對應的服務器。如果操作系統允許多任務,那麼就可以同時爲多個客戶服務。
端口號:
知名端口號介於1~2 5 5之間。2 5 6~1 0 2 3之間的端口號通常都是由
U n i x系統佔用,以提供一些特定的U n i x服務,大多數T C P / I P實現給臨時端口分配1 0 2 4~5 0 0 0之間的端口號。大於5 0 0 0的端口號是爲其他服務器預留的( I n t e r n e t上並不常用的服務)。我們可以在後面看見許多這樣的給臨時端口分
配端口號的例子。
 
標準化過程:
究竟是誰控制着T C P / I P協議族,又是誰在定義新的標準以及其他類似的事情?事實上,有四個小組在負責I n t e r n e t技術。
1) Internet協會(I S O C,Internet Society)是一個推動、支持和促進I n t e r n e t不斷增長和發展的專業組織,它把I n t e r n e t作爲全球研究通信的基礎設施。
2) Internet體系結構委員會(I A 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是一個技術監督和協調的機構。它由國際上來自不同專業的1 5個志願者組成,其職能是負責I n t e r n e t標準的最後編輯和技術審覈。I A B隸屬於I S O C。
3) Internet工程專門小組(I E T 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一個面向近期標準的組織,它分爲9個領域(應用、尋徑和尋址、安全等等)。I E T F開發成爲I n t e r n e t標準的規範。爲幫助IETF主席,又成立了Internet工程指導小組(IESG,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4) Internet研究專門小組(IR I 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主要對長遠的項目進行研究。I RT F和I E T F都隸屬於I A B。文獻[Crocker 1993]提供了關於I n t e r n e t內部標準化進程更爲詳細的信息,同時還介紹了它的早期歷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