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必讀:平常心走IT路 吳正宏經歷的信息化三十年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穿黃灰色夾克衫,腳蹬黑布鞋瘦瘦的老者就是吳正宏,和中石化副總工程師的職位相比我更容易相信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他是一個安靜的人,甚至有點內向,原因是在他的語速和語調裏聽不出半分“領導”的味道,自始至終都是平和的,沒有上揚和下沉,只會在講到高興處露出一個內斂的微笑。他具有一名優秀教師的素質,我給他準備了一份提綱,他給我準備了一堂三小時的課程,詳細了闡述中石化的信息化發展進程,深入淺出,從背景到思想依據統統包括且有條不紊,唯一漏掉的就是自己,就像一名歷史老師以講述別人的故事爲己任。
 
中石化副總工程師 吳正宏

儘管吳老師總是以第三人稱來講述中石化的信息化建設,儘管他說自己不是CIO,他是信息化的建設者並且在中石化從事信息化工作這一事實是無法掩去的,他畢竟從事了三十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經歷了中石化信息化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二十年。
走在中石化信息化建設三個轉折點上
吳正宏那一代人基本上不知道什麼叫職業規劃,都是組織上讓幹什麼就好好幹什麼。60年代從清華大學畢業的時候他還不知道什麼叫信息化,更沒想到自己以後會以它爲職業。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鋼鐵企業當工人,後來做技術人員,搞過機械、土建,70年代調到燕山石化,76年廠裏上計算機,自此就跟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硬件到軟件到IT管理就這樣一步一步摸索過來。84年調進了中石化總部,一干就是20多年,也就是這20多年裏中石化信息化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90年中石化開始用計算機取代手工抄表,邁進計算機時代
這是吳正宏進中石化的6年後,那時他還是信息中心應用開發處副處長,他所在的信息中心在中石化內部從上到下做了個大規模的調查,調查的問題是:在煉油化工的裝置上是用常規儀表做控制好,還是用計算機作控制好?那時候計算機已經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人們開始拿它和常規儀表做對比:用計算機可以做全局的管理和優化,使操作更規範,優於常規儀表手動操作;計算機的價格逐漸下降,而常規儀表價錢穩定;DCS系統的出現使得計算機可以實現對單個迴路和裝置的兩級控制,從而保證了安全性。在經過一番冷靜的研究和熱烈的討論後,中石化領導層作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決定:今後重要裝置的改造和建設都要採用計算機。至此手工抄表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石化也迎來了史上信息化建設起步階段的轉折點,這標誌着中石化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建設開始快速發展。
2000年進行以ERP爲主線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從起步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00年來,進中石化16年後的吳正宏已經是中石化信息系統管理部副總工程師,那一年中石化上市,當時中石化決定拿出兩億美元的資金進行以ERP爲主線的信息化建設,這標誌着中石化的信息化從起步階段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圍繞着ERP的建設進行了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信息化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2008年生產營運調度指揮系統上線
08年中石化搬新家,同時生產運營調度指揮系統上線,ERP大規模的建設已告一段落,信息化建設的重心從ERP系統轉向集成、配套和對企業的監控,這一階段更注重的是提高IT資產的利用效率。
石化信息化的發展實際上符合諾蘭模型的六個階段:初始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數據管理階段和成熟階段。到08年,中石化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的建設,隨着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離前面的目標也會越來越近。
CIO應該站在企業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在吳正宏的眼中,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是一個人可以力挽狂瀾的,而是靠整個信息部門的努力,這是團隊作用,不是個人的力量。對於IT部門的主管來說需要什麼技能取決於IT部門的變化。隨着整個信息化建設環境的變化,IT主管們的職責變了,對他們的技能和素質的要求自然就起了變化。
對於IT設備,CIO要有一套自己的規劃和管理方法
在80年代,一個IT部門就幾臺價值三五萬元的計算機,你只需要看好它就可以了。現在IT部門有幾十億的IT資產,有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和大量的數據資源,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
而且現在的IT系統的規模和分佈和以前不一樣了,系統之間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集成關係,IT主管對於系統的考慮要有規劃性和全局性。
對於IT隊伍,CIO要有自己的一套領導方法
吳正宏說,這些年IT部門的隊伍在逐漸擴大,這預示着IT主管們管理不再只是機器和系統,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帶好隊伍。
CIO既要知道業務部門想要什麼又要知道領導想要什麼
這幾年,信息中心的任務來源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信息部門跟着各個業務部門和領導走,到處去發動大家上系統。現在情況是,大家都離不開信息系統,紛紛提出需求,IT部門也從以前的被動找人變成了主動控制,對IT部門主管的要求就多了一項“協調能力”。並且,以前信息部門只是和業務部門打交道比較多,在進入企業的管控階段以後,IT部門的主管更多的是要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去想問題,所以,要具有全局觀。
企業對於CIO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光懂技術還不行,還要懂業務,懂了業務也不夠,還要懂管理,懂了管理還要懂治理,包括標準和規範的制定。
CIO應該記住的兩句話
“學習是硬道理”

作爲一個投身信息化建設多年的過來人,吳正宏認爲要想成爲一名CIO首先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向誰學呢?中國的CIO應該多向走在我們前頭的發達國家學習,學習他們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煉出的模型、標準和方法,如果你不知道我們信息化建設該幹什麼,你應該去看看普度模型;如果你不清楚信息化發展歷程,你可以去看諾蘭模型;如果不知道如何保障系統安全,你可以去看ISO17799;說到底真正的CIO其實是學出來的。
學到了東西還要弄懂爲什麼學,現在出現了很多新概念,像SOA、SaaS、綠色IT、虛擬化等等,CIO要冷靜的分析,弄清楚這些概念究竟是在說什麼?自己的企業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到底需不需要這些系統?什麼時候需要這些系統?多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就會少走彎路,多學習新概念和新技術,CIO需要未雨綢繆。
“用真誠感動上帝”
CIO要懂得,信息化建設要靠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去做的,所以溝通和協作就顯得極其重要。在中石化搞應用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去業務部門學業務,吃透“IT技術”和“業務”兩頭兒,這樣才能爲IT和業務搭起一座橋。在吳正宏的思想裏溝通就是以心換心,想要別人願意走近你,首先要走近別人,想要別人替你想,你首先要替別人想。IT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首先需要讓業務人員知道IT能幫他們做什麼,然後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也要走近IT,瞭解IT,只有這樣才能使IT和業務更好的融合。在採訪中我問:如果IT部門受累不討好怎麼辦?吳老師笑了,他說:不管幹什麼工作都要擺正心態,首先相信真誠可以感動一切,另外要切記幹工作不是爲了回報而是出於你的責任。低調做人,快樂工作,這是吳老師的處世哲學。他說,心態擺不正的話工作就做不好,工作做不好大家就會對你有意見,工作就更不好做,這就掉進了一個惡性循環裏。吳老師說,作爲CIO來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隊伍帶好,跟下屬溝通是就要真誠,讓他感覺到你的關心,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
吳老師分析IT部門的走勢將是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的。隨着工作的分工越來越細,法律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在一些業態簡單、信息技術應用比較成熟的行業,IT部門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在業態複雜的行業,信息化建設中也會越來越多的採用外包的形式來做,CIO需要成爲標準的制定者和優秀的組織管理者,其含金量會越來越高。這樣看來,擺在CIO們面前的路是越來越寬的,就看你怎麼去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