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基礎知識學習

一、認識計算機的組成結構: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中央處理器CPU:運算器ALU、控制器CU

            主機:    

                    內存存儲器:ROM、RAM

硬件系統

                    外部存儲設備:硬盤、軟盤、光盤、磁帶

         外部設備:    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

                    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        

                    其他設備:調制解調器

         

                    操作系統

                    程序語言處理系統 

         系統軟件:    數據庫管理系統

                    服務程序:檢查、診斷、調試程序

軟件系統

                   通用應用軟件:如office辦公軟件包

         應用軟件:

                   專用應用軟件:用戶程序


計算機硬件組成:


    第一臺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美國加州大學。


計算機:是一種能接收和存儲信息,並按照存儲在其內部的程序對海量數據進行自動、高速地處理,然後把處理結果輸出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計算機發展史:

         1946-1957年  第一代計算機    電子管時代

         1958-1964年  第二代計算機    晶體管時代

         1965-1970年  第三代計算機    集成電路時代

         1971年以後   第四代計算機    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按規模劃分:

         巨型計算機

         大型計算機

         小型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

    

馮.諾依曼體系機構:1946年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等五大部分組成。

    wKiom1eaDJmxhvSSAABfSKdsWVw906.jpg-wh_50

摩爾定律:1965年幼Inter的戈登.摩爾提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wKiom1eaDM3y_XAEAACX6lxKOp4887.jpg-wh_50


二、認識服務器:


    服務器:是計算機的一種,是網絡中爲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


    服務器在網絡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盤、磁帶、打印機及昂貴的專用網絡通訊設備提供給網絡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爲網絡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佈及數據管理等服務。


    服務器按應用功能分類:

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文件服務器、中間件應用服務器、日誌服務器、監控服務器、程序版本控制服務器、虛擬機服務器、打印服務器、域控制服務器、多媒體服務器、通訊服務器、ERP服務器等


    服務器按外形分類:

         

塔式服務器


         wKiom1eaDR6DPz_3AAAbAhxVkpU867.jpg-wh_50


 機架服務器(寬度19英寸,高度以U爲單位,1U=44.45毫米)

  wKiom1eaDUCDvQ1bAAA7vNVo0zw471.jpg-wh_50

 刀片式服務器

  wKiom1eaDVWRJsjNAAAyZC220Ro472.jpg-wh_50

    

按照CPU體系架構區分,服務器主要分爲兩類:

   非X86服務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並行指令代碼)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 它專用操作系統的服務器,指令系統相對簡單,它要求硬件執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指令。(穩定性好,性能強)


   X86服務器:又稱CISC(複雜指令集)架構服務器,即通常所講的PC服務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            構,使用Inter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芯片的服務器。


   按照CPU個數來分,服務器主要分爲三類:

        企業級服務器(4路及4路以上)

        部門級服務器(2路)

        入門級服務器(1路)


三、分別認識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              


   1、認識CPU:

   wKioL1eaDYyCCn0aAAB1ymitalQ442.jpg-wh_50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由控制器和運算器構成,是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頻:主頻是CPU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即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   高,CPU的速度越快。由於內部結構不同,並非所有的時鐘頻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是一樣的。


   外頻:外頻即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


   倍頻: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主頻、外頻、倍頻三者的關係:主頻=外頻x倍頻


   高速緩存:可以高速交換的存儲器,由靜態的RAM組成,結構複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 況下,高速緩存的容量也不可能做得太大。CPU緩存分爲一級、二級、三級緩存,即L1,L2,L3。


    內存總線速度:指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地址總線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


    **** Linux系統下CPU信息查詢命令:# lscpu  ****


   2、 認識主板:

    主板:是計算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wKioL1eaDbngOVnEAACyMDC_OXc845.jpg-wh_50

    主板一般爲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 片、鍵盤和麪板控制開關接口、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3、認識內存:(計算機中所有的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

     wKiom1eaDeaQZoqvAAArO7EYefE666.jpg-wh_50

    內存:是介於CPU和外部存儲之間,是CPU對外部存儲中程序與數據進行高速運算時存放程序指令、數據和中間結果的臨時場所,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高速集成電路。(特點是存取速度快)


    外存:硬盤、U盤、軟盤、光盤


    內存與外存的區別:

        內存斷電後數據丟失

        外存斷電後數據可以保存


    內存帶寬:內存帶寬=內存總線頻率x數據總線位數/8

    

    服務器內存技術:在線備用內存技術、內存鏡像。


   4、認識硬盤:

    wKioL1eaDiSBoSmgAAAd9ulGOak651.jpg-wh_50

    硬盤結構:存儲介質、、讀寫頭、馬達三大部分組成。

     wKiom1eaDj_y3wPIAABCB9IZmCo215.jpg-wh_50

    硬盤接口類型:

        ST506/412接口

        ESDI接口

        IEEE 1394接口

        IDE接口

        SCSI接口

        SATA接口

        SAS接口

        (目前主流的硬盤接口是SATA和SAS接口)


    硬盤的配額:

      2^10=1024B=1K

      2^20=1024K=1M

      2^30=1024M=1G

      2^40=1024G=1T

      2^50=1024T=1P

      2^60=1024P=1E

      2^70=1024E=1Z

      2^80=1024Z=1Y

      2^90=1024Y=1B


    5、認識陣列卡:

      wKioL1eaDmWi_LX5AAA3pYmn5r8195.jpg-wh_50

    Raid卡:用來實現RAID的建立和重建,檢測和修復多位錯誤,錯誤磁盤自動檢測等功能。RAID芯          片使CPU的資源得以釋放。


    Raid卡的作用:

        把若干硬盤驅動器按照一定要求組成一個整體、由陣列卡控制器管理的系統。

        用來提高磁盤子系統的性能及可靠性。


    Raid卡參數:

        支持的RAID級別

        陣列卡緩存

        電池保護


    熱插拔技術:又稱熱交換技術,允許在不關機的狀態下更換故障熱插拔設備(熱插拔硬盤技術與RAID技術配合起來,可以使服務器在不關機的狀態下恢復故障硬盤上的數據,同時並不影響網絡用戶對數據的使用)。


四、存儲網絡:

    DAS:直接連接存儲(存儲設備與主機的緊密相連)

    wKioL1eaDuiADrxEAAAs1kmns9c463.jpg-wh_50

    NAS:網絡連接存儲(通過局域網在多個文件服務器之間實現了互聯,基於文件的協議,實現文件        共享)

       wKiom1eaDvfia9HkAAAvypxfkbI075.jpg-wh_50

    SAN:存儲區域網絡(利用高速的光纖網絡鏈接服務器與存儲設備)

       wKioL1eaDwai88fTAAAq7BxCvEU885.jpg-wh_50


五、操作系統:(通用目的的軟件程序)

    硬件驅動

    進程管理

    內存管理

    網絡管理

    安全管理

    文件管理

    wKiom1eaDzmSRomPAAAvfgaiyuk804.jpg-wh_50

   分類:服務器操作系統、桌面操作系統、移動設備操作系統。


    開發接口標準:

    API:描述了應用程序與OS之間的底層接口,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        改動就能運行。

    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接口,因此同樣的源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


    編程語言:

       低級語言:機器語言、彙編語言

       中級語言:系統級應用、驅動程序(C語言)

       高級應用:應用級程序開發(Java、Objective-C、C#、python\php)


六、服務器操作系統的瞭解:

    三大服務器操作系統:

       Windows

       Linux

       Unix


七:Linux的介紹與發展:

    

    1、Linux相關介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發起GNU項目和自由軟件基金會

        創建開源的UNIX實用工具版本

        創建通用公共許可證(GPL)

        開源軟件許可實施原則


    1991年:Linus Torvalds發佈Linux,創建開放源碼,類UNIX的內核,在GPL發佈。


    Linux操作系統:Linux內核+GUN工具=完整的類UNIX操作系統


    2、Linux發行版本:

     slackware:SUSE Linux、opensuse

     debian:Ubuntu、mint

     redhat:rhel(每18個月發行一個新的版本)、centos(兼容rhel的格式)

     ArchLinux:輕量簡潔

     Gentoo:極致性能,不提供傳統意義的安裝程序

     LFS:自制Linux

     Android:kernel+busybox(工具集)+Java虛擬機


   3、開源:軟件和源代碼提供給所有人

      自由分發軟件和源代碼

      能夠修改和創建衍生作品

      作者的代碼完善


   4、軟件分類:商業、共享、自由


   5、Linux哲學思想:

      1、一切都是一個文件(包括硬件)

      2、小型,單一用途的程序

      3、鏈接程序,共同完成複雜的任務

      4、避免令人困惑的用戶界面

      5、配置數據存儲在文本中


   虛擬機:用軟件模擬硬件。


   wKioL1eaD32j6jtEAACdK7kb7sI387.jpg-wh_50

   

LSB(Linux stardard basc):Linux的標準庫


     6、Linux的目錄:

     /home 家目錄

     /root 管理員家目錄

     /user 系統安裝文件目錄;兼有程序安裝存放目錄功能

     /tmp  存放臨時文件

     /boot 存放kernel文件

     /etc  存放配置文件

     /dev  塊設備管理目錄


     7、文件系統類型:

       Linux:NTFS、FAT

       Windows:ext2,3,4;xfs;btrfs

       光盤:iso9660


八、分區瞭解與Linux系統安裝分區

    

     1、MBR分區:主引導記錄分區(傳統分區方式)

         主分區(一塊硬盤):主分區最多只能有4個,每個主分區裏面不能夠再分。

         擴展分區: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主分區+擴展分區不能超過4個),最少也得分出一個                 小分區才能夠使用。

         邏輯分區:是擴展分區裏面分出來的一個小分區


     2、Linux分區:

       /dev/sda1 mount /boot

       /dev/sda2 mount /

       /dev/sda3 mount  swap

       wKioL1eaECfyL1YAAABFtsV0KJ0270.jpg-wh_50

       (Linux系統分區最少得三個,具體分區多少取決於生產環境中所需)以上的分區爲主分區


在系統安裝過程中,需要查看硬盤是否分區成功,可以按Ctrl+Alt+F2切換到臨時的字符終端使用命令查看:#ls /dev/sda* ;查看內存的信息:# cat /proc/meminfo |more


九、簡單命令的瞭解與使用:


    命令:

    Linux: file 查看文本類型;

         cat 查看文本內容;

         strace 查看命令具體調用了哪些系統調用;

         ltrace查看命令調用了系統調用的具體情況;

         lsblk查看硬盤的信息(分區);

         df 查看硬盤分區掛載信息


     Windows: type 查看文本內容。

         conver d:/fs:ntfs Windows下dos命令下轉換分區格式


         掛載要求:掛載的文件夾必須爲空;掛載文件夾所在的分區格式必須是NTF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