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融合通信平臺促進公網和專網的互聯互通

  在發生諸如地震、洪澇災害以及極端天氣的情況下,由於通信設施和電力設施最容易遭到破壞,因此,在進行應急救援時,相關指揮部門最先想到的就是進行相應設施的搶修。


公網搶修成功,所有相關搶險救災者都可以實現互相通話,災區家庭的電話可以接通,使得災區的緊張氣氛會降低很多,也可以更好的安定民心。

但是,無論是搶修固定電話網還是移動網絡,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實現整體接通。在此過程中,如果沒有其他的通信設備,沒有根據應急預案實現快速有部署的救援的話,那麼將錯過災區救援的黃金時間。

即便是修好了公網,在發生巨大的災難之後,由於各級政府部門、相關搶險的職能部門、百姓親友之間的通話量將會瞬間到達一個峯值。因此,此時的公衆通信網往往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如此海量的話務衝擊,無法滿足海量用戶呼叫的需要,甚至影響到應急指揮、救災、廣播等重要部門的通信需要。

衛星通信系統通常是一種上佳的選擇,通過使用衛星通信,可以較大限度的保障局部受災地區的通信指揮。但衛星通信存在着兩大的問題,一個是成本過高,另一個則是由於各級部門都在佔用相應的衛星系統,使其超負荷運行,時常造成速度過慢甚至是無法實現通信。

這種結果,不僅悖離了應急通信的需要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搶險救援的核心宗旨,更無法提供持續可保障的通信信號。所謂天地一體化,在實際運行中卻是“上不了天”和“到達不了目的地”,使災區出現“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尷尬情況。

無線寬帶專網,這一形式的通信方式,在出現災情時,可以依靠臨時建立的無線寬帶系統,實現10-15公里內的無線寬帶信號覆蓋。不僅可以獨立組成反應迅速、自成一體的應急救援系統,還可以依靠其帶寬的優勢,通過應急通信車和視頻單兵設備等,實現對災區現場情況的圖像和視頻採集,並迅速傳回地方分指揮中心和總指揮中心,便於整體性的管理和指揮,可謂是搶險救災中的一支尖兵部隊!

在專網的應用中,還涉及到各個部門的無線頻率互聯互通問題,以及無線對講與數字對講互通問題,有線與無線之間互通的問題,IP與模擬互通的問題,那麼該如何來解決相應的問題呢?

從現實來看,應急現場有不同部門的應急救援車輛,通過應急通信車就可以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跨頻點對講。如公安對講採用350兆,而衛生部門的120採用800兆的頻率,若兩個部門欲進行直接對講的話,就因爲頻率障礙而無法實現。同時,現在無線對講與指揮中心之間,或是部分身在不同地點的領導的手機之間,也無法實現通話。

目前,業界廠商捷思銳科技推出的“多媒體融合通信平臺”,通過建立起一個開放和融合的通信平臺,使公網能與專網之間,這些不同制式、不同頻段之間的信號能夠得以融合和互通,滿足不同部門之間的通話需求。

同時,通過這個融合的和開放的平臺,捷思銳科技還希望與更多的能夠應用於各行各業的運營軟件或是業務系統實現對接和融合。這套系統採用先進的全IP平臺,將視頻、語音調度等融合爲一,在同一個無線、有線、衛星通道上,實現了視頻回傳、應急語音調度、視頻電話會議等多種功能,實現了豐富的多媒體調度功能。

目前,3G通信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由於其覆蓋範圍廣、無需投資建設基站及相應配套設施、帶寬能夠適應多媒體傳輸的特點,使其較爲適合進行現代多媒體調度技術的特點和需求。這樣,3G通信、傳統公網(固網和GSM/CDMA移動網絡)、專網,就組成了一個彼此互補,共生共存的通信網絡。


 
基於目前通信技術和網絡共存的狀況,就更需要有類似於“多媒體融合通信平臺”這樣的“大一統”平臺系統,能夠打破各種通信網絡、制式和頻段之間的障礙,徹底消除“信息孤島”,使得應急通信系統可以真正做到與應急預案保持同步的節奏。

    近幾年,隨着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日益頻繁,應急救災搶險工作已經是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諸如衛生、公安、軍隊、能源和生產型企業,爲了提升自身的反應速度和管理效率,也需要能夠讓各級應急系統之間能夠進行順利平滑聯接。“多媒體融合通信平臺”的推出,也必然給應急救援以及應急聯動的系統工作注入強勁的活力,引導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