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王強的一篇精彩演講

    作爲一個人,總需要在某一天的早晨提醒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是打開眼界,放眼世界的時候了。走出國門的最大收穫就是你獲得了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我在中國完成了大學教育,在美國也學習、生活了多年,這些對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有對自己強大的自信,這種自信使你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激發。同時要想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激發,獲得認識世界的新的角度,必須樹立走出國門的必然心態。我是80年進入北大學習的,但是我的夢想就是在北大做一個教授。後來這個夢想也實現了。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未來。當我想到在做了北大教授之後,我的人生之路不可能再輝煌了,我決定change my life(改變我的生活)。於是我想到了出國。當時出國的機會還沒現在這麼多,離開北大意味着你就斷了在北大的根,也斷了在中國的根。現在你們比我們當時走出國門可算是高出一籌。現在我一想到當時的決定就不寒而顫,但我不後悔。
  當我一下飛機的時候,我充滿着雄心與自信。我向王啓明一樣對自己說:紐約,我來了(笑聲)。但沒過多久,我的夢想就破滅了。因爲我是教英語的,但是我意識到:everyone here can speak perfect English.那麼我來這兒幹什麼呢?我絕望過,但美國是一個強者生存的社會,你每時每刻都在面臨挑戰,你必須每時每刻地爲自己創造機會,機會不會在那兒等你。你必須擅長利用你的長處來創造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我開始尋找機會,必須爲自己找份工作。有時我打開報紙,滿眼是computer positions are available(誠聘計算機職位).我當時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同時這個工作也能掙到不少錢。我決定試試。但計算機門類很多,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學什麼,於是到紐約一家書店做了一次調查。滿眼生疏,正當我要絕望的時候,一行字躍入我的眼簾:computer language (計算機語言)。我欣喜若狂,這輩子我最熟悉的就是language(衆人大笑)。我想我該挑本最簡單的computer language學一下。正巧有一本書叫:BASIC,於是我當即買下它,回家讀了一夜,一頁都沒看明白。原來BASIC是一種計算機語言的縮寫,而並不是基本、基礎的意思。但是,一夜的閱讀也使我靈感突發。我看到了計算機科學中的結構、流程其實與我離得很近。`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強項。後來我就與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系主任約好了面試。這是一次後來連我自己都甚覺驚訝的一場出色的自我推銷。
  我知道,我的北大英語系四年的文科成績單嚇了他老人家一跳,因爲從我的學歷背景中,他完全看不出來我大學的專業和我將試圖申請的計算機碩士課程有什麼聯繫。於是我對他說:我今天來告訴你,why I am qualified.(爲什麼我是合格的)。
  其一、計算機的運行靠的是計算機程式(program),而程式必是以一種程式語言來編寫的。我迄今的工作是語言的研究和運用。就語言這一層面而言,漢語、英語以至任何其它編程語言,我不認爲它們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對我來說,學習與掌握一門編程語言不過是像學會一門方言一樣易如反掌。在我現有的對於語言本質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編程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根本不會成爲什麼難題。
  其二,計算機科學的骨髓是邏輯。我迄今撰寫文學評論方面的各種文章便是邏輯的反覆與熟練的運用。對邏輯本質的極高的領悟將把我放置在超出您許多初涉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學生們的前面。
  其三,任何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與大師們超常的想象力甚至審美能力分不開的。如楊振寧(Frank Yang)的例子。一個好的程式不僅可以無誤地運行,它還應具有讀的邏輯的美學清晰性。我文學方面的素養正可充任這一角色……(笑聲、掌聲)
  自信,以及無法被戰敗的勇氣把我的長處推至極致。果然,這一切不僅爲我贏得了一紙美國大學計算機碩士的文憑,還使我在進入美國著名的"貝爾傳訊研究所"的激烈競爭中一戰告捷。
  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只有那些樹立強烈的自我推銷與成功的現代意識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機會與成功。在中國,謙虛是美德。而在美國,無與倫比的自信纔是你出奇制勝的法寶。
  美國人什麼都不懂,但有一點,他們知道現代人要想生存,必須要confidence(信心)。但中國的大學教育使人沒法自信,中國學生在導師面前必須表現得戰戰兢兢,和導師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顯現他比你強(笑聲、掌聲);而美國的導師卻不一樣,他研究了一輩子什麼也沒研究出來,怎麼辦?他會僱一個人,比如說一箇中國學生幫助他研究。萬一這個學生獲得了諾貝爾獎,我也榮耀,因爲,他是我的學生(衆人大笑)。
  作爲一個價值取向,我們必須自信,同時還必須有能力,這兩個因素是所有大學生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
  舉箇中國人說口語的例子。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強烈要求我的學生在說話過程中要盯着對方的眼睛。但大多數的學生都因爲shy(害羞)不敢這麼做,結果只是"我聽見了","我心裏明白了";而美國人說的卻是"I see",是啊,我看見了才能明白啊(笑聲、掌聲)。事實就是這樣,跟人說話,如果不看着對方,怎麼能領會對方的意思呢?
  再舉個簽證的例子吧。好多人中國人在簽證時,本來材料就是假的,還表現得戰戰兢兢的,頭不敢擡,心理想着簽證官會不會發現我呢?其實簽證官老遠就在觀察着你。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可能連遞交材料的機會都沒有,因爲簽證官對你說:because I am staring at your eyes,and you are telling a lie (因爲我一直盯着你看,你在撒謊)。
  在美國的文化中,當你要真心表達你的意思時,必須要盯着對方的眼睛,而中國人卻正好相反,只有在說謊時,纔看對方的眼睛,因爲他急切想知道是不是對方已發現他在說謊。美國人由於說話時充滿自信,眼睛火辣辣地盯者對方,讓對方相信他說的肯定是真的,即使他說的是謊言。舉個美國法庭的例子:美國法庭上的律師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將故事,充滿自信的講故事。陪審團幹什麼呢? listening to the story(聽故事)誰的故事將的好,就判誰贏(鬨堂大笑)。就這麼簡單,只要你能講,並且從形式上證明是對的,而不管實質怎樣,那他就是對的。
  舉個例子來說,美國老師經常讓學生證明:太陽從西邊升起。中國學生通常的做法就是首先說明"太陽從西邊出來"這是不對的,太陽應該是從東邊出來,具體理由如下:一、二、三。而美國人卻不管這些,他們認爲只要從形式上證明"太陽從西邊出來"對就可以了,於是美國人這麼說明:我的小屋只有一個朝西的窗戶,我白天睡覺,下午5點起牀,我看到的太陽永遠在西邊,所以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笑聲)。只要你充滿自信,給出的理由有合理性,美國人認爲就可信。正是由於這種自信,使得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try to get attention from the others(千方百計獲得別人的注意)"。而中國學生由於shy(害羞), 從而拒絕吸引別人。在美國的課堂上,everybody try to stand up and answer questions(每個人儘可能地站起來發言)。美國人的一些問題是很stupid(愚蠢)的,以至於你認爲是不是選錯了學校。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一次在計算機課上,我旁邊一個美國同學站起來對教授說:excuse me ,sir, I ha兢兢的,頭不敢擡,心理想着簽證官會不會發現我呢?其實簽證官老遠就在觀察着你。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可能連遞交材料的機會都沒有,因爲簽證官對你說:because I am staring at your eyes,and you are telling a lie (因爲我一直盯着你看,你在撒謊)。
  在美國的文化中,當你要真心表達你的意思時,必須要盯着對方的眼睛,而中國人卻正好相反,只有在說謊時,纔看對方的眼睛,因爲他急切想知道是不是對方已發現他在說謊。美國人由於說話時充滿自信,眼睛火辣辣地盯者對方,讓對方相信他說的肯定是真的,即使他說的是謊言。舉個美國法庭的例子:美國法庭上的律師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將故事,充滿自信的講故事。陪審團幹什麼呢? listening to the story(聽故事),誰的故事將的好,就判誰贏(鬨堂大笑)。就這麼簡單,只要你能講,並且從形式上證明是對的,而不管實質怎樣,那他就是對的。
  舉個例子來說,美國老師經常讓學生證明:太陽從西邊升起。中國學生通常的做法就是首先說明"太陽從西邊出來"這是不對的,太陽應該是從東邊出來,具體理由如下:一、二、三。而美國人卻不管這些,他們認爲只要從形式上證明"太陽從西邊出來"對就可以了,於是美國人這麼說明:我的小屋只有一個朝西的窗戶,我白天睡覺,下午5點起牀,我看到的太陽永遠在西邊,所以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笑聲)。只要你充滿自信,給出的理由有合理性,美國人認爲就可信。正是由於這種自信,使得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try to get attention from the others(千方百計獲得別人的注意)"。而中國學生由於shy(害羞), 從而拒絕吸引別人。在美國的課堂上,everybody try to stand up and answer questions(每個人儘可能地站起來發言)。美國人的一些問題是很stupid(愚蠢)的,以至於你認爲是不是選錯了學校。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一次在計算機課上,我旁邊一個美國同學站起來對教授說:excuse me ,sir, 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老師,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教授當然說:go ahead (請便)。於是那個學生說:can you tell me why this paragraph is printed on this page?(你能告訴我爲什麼這段文章印在這一頁呢)美國教授一愣,想了想,還是回答出來了:because that page was used up(因爲那一頁紙用完了)(全場鬨堂笑)。
  就這麼簡單。美國人只有200年的歷史,而中國人已經思考了2000年,所以我們不能用2000年的標準來要求美國人的思維。這麼簡單的問題,美國人爲什麼要問呢?等到下課之後,一羣美國人圍在教授的周圍,不願離去,彼此相視而笑。於是我問那個學生:why did you ask that question?(你爲什麼要問那個問題)那個美國學生回答:because I had nothing to say ,but if you don't ask questions ,how can the professor get to know you.I asked that questions,because I had no other questions(因爲我沒有其他的東西要說。但是如果不問那個問題,教授怎麼能認識你呢)。原來美國學生是爲了引起教授的注意,只有這樣,他纔有成功的機會。比如說,你是B學生,教授一看到你的名字。ok, that is the student who stood up ,so give him a B+(這就是那個上課站起來發言的學生,給他一個B+);相反,如果你是個A學生,教授一看沒見過你的名字,可能就會給你個D。如果你老是不能讓老師注意到你,他就會忘記你,就會對你失去興趣,那你就完了。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在一些細節上處處留心,千方百計地要讓別人注意到你,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融入美國社會。
  美國人自信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恭維別人,而中國人卻不習慣恭維別人和被別人恭維,中國人崇尚謙虛。在美國大家彼此恭維,就演變成你happy就是我happy。作爲一箇中國人要想在美國社會立足,必須迎合這種的文化。中國爲了表現謙虛,時時刻刻在貶低自我。跟老外交流時,總是習慣說: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英語很差),甚至說I don't speak English(我不說英語)(笑聲)。這種表現在美國人眼裏就是沒有自信,讓他認爲你是弱者。如果你的英語不好,仍然可以這麼說來表現你的自信:I have no problem with English,and my English is perfect.If you do n't understand, you must have problems(我的英語沒問題,相當棒,如果你不理解,那肯定是你的英語有問題). 美國文化就是強者文化,你必須做NO1,做NO2都不行,這個文化崇拜強者、鍛造強者,所以你必須時時刻刻表現出你的自信,顯示你的強大。中國人同情弱者,但在美國,如果你失敗了,那肯定是你的問題,你成功了,那也是你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