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應給瑞星一個教訓 還微點一個清白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2月17日的《科技日報》刊發了題爲“一項重大原始創新何以大難不死——北京東方微點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對3年前的微點公司網絡傳播病毒案進行了報道。不知道爲什麼,看了這篇報道,筆者對瑞星充滿了恐懼,對殺毒軟件這個行業充滿了疑惑。很顯然,瑞星在這起誣告事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記得去年瑞星卡卡出現“郵件門”時,筆者曾發出過瑞星公司是故意還是技術不過關的疑問。如今看來,筆者這種擔心並非多餘。微點的“主動防禦”開創了殺毒軟件發展的一個新方向,而這種技術一旦成熟,對瑞星和其他傳統殺毒軟件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噩耗,所以如此情形之下,瑞星聯手江民、金山一起做掉微點也就不足爲奇了。
  透過這起事件,我們其實發現殺毒軟件市場亟待規範。一是競爭的無序化。企業之間的競爭應該是技術的競爭,服務的競爭。可令人遺憾的是,作爲國內殺毒軟件龍頭,市場份額高達60%的瑞星公司竟然採取了賄賂執法人員,通過誣告剷除對手的下三濫手段,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二是技術上的不思進取。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禦,微點其實所引領的是一種更先進的殺毒技術,如此情形之下,瑞星應該是迎頭趕上,而不是抱殘守缺。三是盈利模式有待改變。傳統的收費模式讓瑞星佔據了市場的龍頭,然而在360的免費殺毒模式出現之後,瑞星們其實已經有些頭腦發矇了。在收費與免費之間徘徊,使得瑞星實際上已經老態龍鍾。
  法律是公正的。法律還給了微點一個公道,可更應該給瑞星一個教訓。對於瑞星這樣一個帶頭大哥,如果不能令其改邪歸正,整個的殺毒軟件市場將會無可救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