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ERP

我們舉個現實例子來說明一下什麼是ERP。

  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給家裏打電話:“親愛的老婆,晚上我想帶幾個同事回家吃飯可以嗎? ”(訂貨意向
  妻子:“當然可以,來幾個人,幾點來,想吃什麼菜?”
  丈夫:“6個人,我們7點左右回來,準備些酒,烤鴨,番茄炒蛋,涼菜,蛋花湯……。你看可以嗎?”(商務溝通
  妻子:“沒問題,我會準備好的。”(訂單確認
  妻子記錄下需要做的菜單(mps計劃),具體要準備的東西:鴨,酒,番茄,雞蛋,調料……(bom物料清單),發現需要:1只鴨蛋,5瓶酒,4個雞蛋……(bom展開), 炒蛋需要6個雞蛋,蛋花湯需要4個雞蛋(共用物料)。
  打開冰箱一看(庫房),只剩下2個雞蛋(缺料)。
  來到自由市場,妻子:“請問雞蛋怎麼賣?”(採購詢價
  小販:“1個1元,半打5元,1打9。5元。”
  妻子:“我只需要8個,但這次買1打。”(經濟批量採購
  妻子:“這有一個壞的,換一個。”(驗收,退料,換料
  回到家中,準備洗採,切菜,炒菜……(工藝線路),廚房中有燃氣竈,微波爐,電飯煲……(工作中心)。妻子發現撥鴨毛最費時間(瓶頸工序,關鍵工藝路線),用微波爐自己做烤鴨可能來不及(產能不足),於是在樓下的餐廳裏買現成的(產品委外)。
  下午4點,電話鈴又響,兒子電話:“媽媽,晚上幾個同學想來家裏吃飯,你幫忙準備一下。”(緊急訂單
  “好的,你們想吃什麼,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願意和他們一起吃嗎?”
  “菜你看着辦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雞蛋,我們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來。”(不能並單處理
  “好的,肯定讓你們滿意。”(訂單確定
  雞蛋又不夠了,打電話叫小販送來。(緊急採購
  6:30,一切準備就緒,可烤鴨還沒送來,急忙打電話詢問:“我是李太,怎麼訂的烤鴨還不送來?”(採購委外單跟催
  “不好意思,送貨的人已經走了,可能是堵車吧,馬上就會到的。”
  門鈴響了。“李太太,這是您要的烤鴨。請在單上籤一個字。”(驗收,入庫,轉應付賬款
  6:45,女兒的電話:“媽媽,我想現在帶幾個朋友回家吃飯可以嗎?”(呵呵,又是緊急訂購意向,要求現貨
  “不行呀,女兒,今天媽已經需要準備兩桌飯了,時間實在是來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點說,一定給你們準備好。”(哈哈,這就是erp的使用侷限,要有穩定的外部環境,要有一個起碼的提前期
  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憊的妻子坐在沙發上對丈夫說:“親愛的,現在咱們家請客的頻率非常高,應該要買些廚房用品了(設備採購),最好能再僱個小保姆(連人力資源系統也有接口了)。”
  丈夫:“家裏你做主,需要什麼你就去辦吧。”(通過審覈
  妻子:“還有,最近家裏花銷太大,用你的私房錢來補貼一下,好嗎?”(最後就是應收貨款的催要
  ERP的發展史  一、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40年代:爲解決庫存控制問題,人們提出了訂貨點法,當時計算機系統還沒有出現。60年代的時段式MRP:隨着計算機系統的發展,使得短時間內對大量數據的複雜運算成爲可能,人們爲解決訂貨點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論,作爲一種庫存訂貨計劃——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階段,或稱基本MRP階段。70年代的閉環MRP:隨着人們認識的加深及計算機系統的進一步普及,MRP的理論範疇也得到了發展,爲解決採購、庫存、生產、銷售的管理,發展了生產能力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月以及採購作業計劃理論,作爲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閉環MRP階段(Closed-loop MRP)。在這兩個階段,出現了豐田生產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質量管理)、JIT(準時制生產)以及數控機牀等支撐技術。80年代的MRPⅡ: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統也得到了統一,形成了一個集採購、庫存、生產、銷售、財務、工程技術等爲一體的子系統,發展了MRPⅡ理論,作爲一種企業經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MRPⅡ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技術是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進入90年代,隨着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範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劃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成爲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隨之產生。ERP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當時的解釋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供需鏈管理,推論各類製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
  隨着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ERP已經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它強調供應鏈的管理。除了傳統MRPⅡ系統的製造、財務、銷售等功能外,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團化、跨地區、跨國界運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方位地發揮足夠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現階段:融合其他現代管理思想和技術,面向全球市場,建設“國際優秀製造業”(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這一階段倡導的觀念的是精益生產、約束理論(TOC)、先進製造技術、敏捷製造以及現在熱門的Internet/Intranet技術。由此可見,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個供需鏈管理的完善過程
  不論是最初的庫存管理,還是後來的採購、生產、銷售的管理,再後來的財務、工程技術的管理,企業外部資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針對企業供需鏈的管理而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
  2。它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這些企業管理思想的整個發展過程與計算機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越來越緊密。計算機技術成了實現它們的必要工具,計算機軟件是它們的主要載體。
  3。它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
  整個理論的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認識的提高、相關技術的進步,一步步發展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