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互聯網40年中的10大“殺手”病毒

 

從1969年到現在已經走過了40年,在這一代人的歷程中鑑定了互聯網的發展,隨着技術的不斷創新及發展,互聯網開始“茁壯成長”, 現代社會中互聯網已經成爲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其同步發展壯大的還有一位不速之客——那就是計算機病毒。這個“惡魔”的誕生使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原本看來平靜祥和的互聯網世界也充斥着各種邪惡與犯罪,使我們的網絡生活也不得不小心謹慎!在此讓我們關注一下在這40年中給計算機安全造成危害最大的十種惡意程序:

1、 愛蟲病毒I Love You(2000)

2000年5月,網絡出現一種名爲“ILoveYou”的病毒,該病毒通過電子郵件傳播。最初的時候,相信人們在 打開郵箱時都不會拒絕類似“我愛你”主題的郵件,故而該病毒傳播非常迅速。當時的報告案例超過5000萬次,包括美國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等機構都被迫關 閉電子郵件系統。

不過I Love You病毒只針對Windows系統的電腦,它首先獲取電腦用戶的地址薄,然後自發的向受害者的聯絡人發出帶有惡意程序的電子郵件,同樣的道理,該病毒也可以使用即使聊天工具(QQ等)進行傳播。
愛蟲病毒
2、 Conficker(2009)

CMConficker也被稱作Downup,最早於2008年11月被發現的計算機蠕蟲病毒。隨後出現了多個變種,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00萬臺電腦受到感染。Conficker主要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MS08-067漏洞來傳播,同時也能借助任何有USB接 口的硬件設備來感染。

CM有意思的是,微軟還懸賞25萬美元尋找該病毒的製作者,結果不得而知。被“Conficker”蠕蟲感染的電腦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有超過300萬臺電腦被感染。
Conficker
3、 梅麗莎Melissa (1999)

CMMelissa 病毒是一種快速傳播的能夠感染那些使用Office 2000 的計算機宏病毒。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梅利莎Melissa登上了全球各地報紙的頭版。估計數字顯示,這個Word宏腳本病毒感染了全球 15%~20%的商用PC。病毒傳播速度之快令英特爾公司、微軟以及其他許多使用Outlook軟件的公司措手不及,爲了防止損害,他們被迫關閉整個電子 郵件系統。,損失估計:全球約3億~6億美元。

CM後來,據該病毒製造者大衛?史密斯透露,之所以給他發明的病毒取名Melissa,是爲了紀念他在佛羅里達居住時認識的一名脫衣舞娘。
梅麗莎Melissa
4、 Slammer (2003)
SQL Slammer也被稱爲“藍寶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現。它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蠕蟲病毒,給互聯網的流量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標並非終端計算機用戶,而是服務器。
由於它的主要目標是服務器,所以Slammer在十分鐘之內感染了7.5萬臺計算機。龐大的數據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負,如此循環往復,更高的請求被髮往更多的路由器,導致它們一個個被關閉。
Slammer
5、 衝擊波Blaster(2003)
該病毒運行時會不停地利用IP掃描技術尋找網絡上系統爲Win2K或XP的計算機,找到後就利用DCOM RPC緩衝區漏洞***該系統,一旦***成功,病毒體將會被傳送到對方計算機中進行感染,使系統操作異常、不停重啓、甚至導致系統崩潰。
另外,該病毒還會對微軟的一個升級網站進行拒絕服務***,導致該網站堵塞,使用戶無法通過該網站升級系統。2003年夏爆發,數十萬臺計算機被感染,給全球造成20億-100億美元損失。
衝擊波Blaster
6、 紅色代碼Code Red (2001)
“紅色代碼”是利用微軟已知的溢出漏洞,通過80端口來傳播到其它計算機的WEB頁服務器上。由於該病毒可以獲得受感染WEB服務器的超級用戶的安全權限,爲******敞開了大門,因此會給計算機用戶的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當時,有部分國外安全專家堅稱,紅色代碼病毒是由中國***製造並傳播的。
紅色代碼Code
7、 Nimda (2001)
一種更具破壞力的惡意代碼——Nimda worm 蠕蟲開始在Internet上迅速蔓延傳播。Nimda蠕蟲病毒感染Windows 系列多種計算機系統,通過多種渠道傳播,其傳播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廣、破壞力之強都超過Code Red II。
Nimda
8、 震盪波Sasser (2004)
2004年的毒王寶座最終被“震盪波”病毒奪得。2004年"五一"期間及其後的短短的十幾天內,一個叫“震盪 波”的蠕蟲病毒席捲了全世界,數千萬的電腦癱瘓,數億的財產在這次浩劫中付諸東流。“震盪波”一夜之間成爲家喻戶曉的病毒,至今許多電腦用戶仍心有餘悸, 其毒性之大,造成後果之嚴重堪稱2004年之最。
“震盪波”由18歲的德國少年斯文·揚森編寫,該病毒跟2003年的"衝擊波"病毒非常類似,同屬於的網絡蠕蟲,感染Windows 2000、XP系統,造成計算機運行異常緩慢、網絡不暢通,並讓系統不停重新啓動。
1
9、 暴風Storm 2007
可憐的微軟,總是成爲病毒***的目標,與之前的衝擊波病毒類似,Storm發動拒絕服務***(DoS)***微軟的官方網站使其癱瘓。統計後發現,中病毒的前五分鐘內會發送1800封電子郵件。
Storm
10、 莫里斯MORRIS(1988)
MORRIS雖然不是最早出現的計算機病毒(Elk Cloner被認爲是全球第一款個人計算機病),但是它造成了第一次廣泛的傳播範圍,共感染了連接到互聯網上的6000臺大學和軍用計算機。
MORRIS的作者是一名學生,他最初的目的並不是癱瘓其它計算機,而是寫出可以自我複製的軟件。但是,由於程序的循環沒有處理好,計算機會不停地執行、複製MORRIS,最終導致死機,由此產生了第一個影響巨大的計算機病毒。
莫里斯MORRIS
編者注: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它可以讓我們認識曾經犯下的錯誤!互聯網一個本該給人們帶來幸福與便利的產物,卻因爲某些人的私利而逐漸走向一個無形的深淵,回首過去我們不僅感到一份寒意,網絡危機的的確確存在,並且已經開始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覺醒,爲了我們的生活,爲了我們的將來,請還互聯網一片潔淨的天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