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緩存機制

前言

Http簡介

瀏覽器和服務器之間通信是通過HTTP協議,HTTP協議永遠都是客戶端發起請求,服務器回送響應。模型如下:

clipboard.png

HTTP報文就是瀏覽器和服務器間通信時發送及響應的數據塊。瀏覽器向服務器請求數據,發送請求(request)報文;服務器向瀏覽器返回數據,返回響應(response)報文。報文信息主要分爲兩部分:

報文頭部:一些附加信息(cookie,緩存信息等),與緩存相關的規則信息,均包含在頭部中
數據主體部分:HTTP請求真正想要傳輸的數據內容

緩存的作用

我們爲什麼使用緩存,是因爲緩存可以給我們的 Web 項目帶來以下好處,以提高性能和用戶體驗。

加快了瀏覽器加載網頁的速度;
減少了冗餘的數據傳輸,節省網絡流量和帶寬;
減少服務器的負擔,大大提高了網站的性能。

由於從本地緩存讀取靜態資源,加快瀏覽器的網頁加載速度是一定的,也確實的減少了數據傳輸,就提高網站性能來說,可能一兩個用戶的訪問對於減小服務器的負擔沒有明顯效果,但如果這個網站在高併發的情況下,使用緩存對於減小服務器壓力和整個網站的性能都會發生質的變化。

原始模型(不是用緩存)

搭建一個Express的服務器,不加任何緩存信息頭: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port = 8080;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app.get('/',(req,res) => {
    res.send(`<!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ttp Cache Demo
        <script src="/demo.js"></script>
    </body>
    </html>`)
})

app.get('/demo.js',(req, res)=>{
    let js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static/js/demo.js');
    let cont = fs.readFileSync(jsPath);
    res.end(cont)
})

app.listen(port,()=>{
    console.log(`listen on ${port}`)    
})

我們可以看到請求結果如下:

clipboard.png

請求過程如下:

  1. 瀏覽器請求靜態資源demo.js
  2. 服務器讀取磁盤文件demo.js,返給瀏覽器
  3. 瀏覽器再次請求,服務器又重新讀取磁盤文件 demo.js,返給瀏覽器。

循環請求。。

  看得出來這種請求方式的流量與請求次數有關,同時,缺點也很明顯:

  • 浪費用戶流量
  • 浪費服務器資源,服務器要讀磁盤文件,然後發送文件到瀏覽器
  • 瀏覽器要等待js下載並且執行後才能渲染頁面,影響用戶體驗

緩存規則

爲了方便理解,我們認爲瀏覽器存在一個緩存數據庫,用於存儲緩存信息(實際上靜態資源是被緩存到了內存和磁盤中),在瀏覽器第一次請求數據時,此時緩存數據庫沒有對應的緩存數據,則需要請求服務器,服務器會將緩存規則和數據返回,瀏覽器將緩存規則和數據存儲進緩存數據庫。

clipboard.png

當瀏覽器地址欄輸入地址後請求的 index.html 是不會被緩存的,但 index.html 內部請求的其他資源會遵循緩存策略,HTTP 緩存有多種規則,根據是否需要向服務器發送請求主要分爲兩大類,強制緩存和協商緩存。

Http緩存的分類

Http緩存可以分爲兩大類,強制緩存(也稱強緩存)和協商緩存。兩類緩存規則不同,強制緩存在緩存數據未失效的情況下,不需要再和服務器發生交互;而協商緩存,顧名思義,需要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可以使用緩存。
  兩類緩存規則可以同時存在,強制緩存優先級高於協商緩存,也就是說,當執行強制緩存的規則時,如果緩存生效,直接使用緩存,不再執行協商緩存規則。

強制緩存

強制緩存是第一次訪問服務器獲取數據後,在有效時間內不會再請求服務器,而是直接使用緩存數據,強制緩存的流程如下:

clipboard.png

強制緩存分爲兩種情況,Expires和Cache-Control。

Expires

Expires的值是服務器告訴瀏覽器的緩存過期時間(值爲GMT時間,即格林尼治時間),即下一次請求時,如果瀏覽器端的當前時間還沒有到達過期時間,則直接使用緩存數據。下面通過我們的Express服務器來設置一下Expires響應頭信息。

//其他代碼...
const moment = require('moment');

app.get('/demo.js',(req, res)=>{
    let js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static/js/demo.js');
    let cont = fs.readFileSync(jsPath);
    res.setHeader('Expires', getGLNZ()) //2分鐘
    res.end(cont)
})

function getGLNZ(){
    return moment().utc().add(2,'m').format('ddd, DD MMM YYYY HH:mm:ss')+' GMT';
}
//其他代碼...

我們在demo.js中添加了一個Expires響應頭,不過由於是格林尼治時間,所以通過momentjs轉換一下。第一次請求的時候還是會向服務器發起請求,同時會把過期時間和文件一起返回給我們;但是當我們刷新的時候,纔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clipboard.png

可以看出文件是直接從緩存(memory cache)中讀取的,並沒有發起請求。我們在這邊設置過期時間爲兩分鐘,兩分鐘過後可以刷新一下頁面看到瀏覽器再次發送請求了。

  雖然這種方式添加了緩存控制,節省流量,但是還是有以下幾個問題的:

  • 由於瀏覽器時間和服務器時間不同步,如果瀏覽器設置了一個很後的時間,過期時間一直沒有用
  • 緩存過期後,不管文件有沒有發生變化,服務器都會再次讀取文件返回給瀏覽器

不過Expires 是HTTP 1.0的東西,現在默認瀏覽器均默認使用HTTP 1.1,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

Cache-Control

針對瀏覽器和服務器時間不同步,加入了新的緩存方案;這次服務器不是直接告訴瀏覽器過期時間,而是告訴一個相對時間Cache-Control=10秒,意思是10秒內,直接使用瀏覽器緩存。

Cache-Control各個值的含義:

**private**:客戶端可以緩存;
**public**:客戶端和代理服務器都可以緩存(對於前端而言,可以認爲與 private 效果相同);
**max-age=xxx**:緩存的內容將在 xxx 秒後過期(相對時間,秒爲單位);
**no-cache**:需要使用協商緩存(後面介紹)來驗證數據是否過期;
**no-store**:所有內容都不會緩存,強制緩存和協商緩存都不會觸發。

app.get('/demo.js',(req, res)=>{
    let js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static/js/demo.js');
    let cont = fs.readFileSync(jsPath);
    res.set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max-age=120') //2分鐘
    res.end(cont)
})

clipboard.png

其實緩存的儲存是內存和磁盤兩個位置,由當前瀏覽器本身的策略決定,比較隨機,從內存的緩存中取出的數據會顯示 (from memory cache),從磁盤的緩存中取出的數據會顯示 (from disk cache)。

協商緩存

強制緩存的弊端很明顯,即每次都是根據時間來判斷緩存是否過期;但是當到達過期時間後,如果文件沒有改動,再次去獲取文件就有點浪費服務器的資源了。

協商緩存又叫對比緩存,設置協商緩存後,第一次訪問服務器獲取數據時,服務器會將數據和緩存標識一起返回給瀏覽器,客戶端會將數據和標識存入緩存數據庫中,下一次請求時,會先去緩存中取出緩存標識發送給服務器進行詢問,當服務器數據更改時會更新標識,所以服務器拿到瀏覽器發來的標識進行對比,相同代表數據未更改,響應瀏覽器通知數據未更改,瀏覽器會去緩存中獲取數據,如果標識不同,代表服務器更改過數據,所以會將新的數據和新的標識返回瀏覽器,瀏覽器會將新的數據和標識存入緩存中,協商緩存的流程如下:

clipboard.png

協商緩存和強制緩存不同的是,協商緩存每次請求都需要跟服務器通信,而且命中緩存服務器返回狀態碼不再是 200,而是 304。

協商緩存有兩組報文結合使用:

  1. 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
  2. ETag和If-None-Match

clipboard.png

Last-Modified

HTTP 1.0 版本中:
爲了節省服務器的資源,再次改進方案。瀏覽器和服務器協商,服務器每次返回文件的同時,告訴瀏覽器文件在服務器上最近的修改時間。請求過程如下:

  1. 瀏覽器請求靜態資源demo.js
  2. 服務器讀取磁盤文件demo.js,返給瀏覽器,同時帶上文件上次修改時間 Last-Modified(GMT標準格式)
  3. 當瀏覽器上的緩存文件過期時,瀏覽器帶上請求頭If-Modified-Since(等於上一次請求的Last-Modified)請求服務器
  4. 服務器比較請求頭裏的If-Modified-Since和文件的上次修改時間。如果果一致就繼續使用本地緩存(304),如果不一致就再次返回文件內容和Last-Modified。
  5. 循環請求。。

代碼實現過程如下:

app.get('/demo.js',(req, res)=>{
    let js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static/js/demo.js')
    let cont = fs.readFileSync(jsPath);
    let status = fs.statSync(jsPath)

    let lastModified = status.mtime.toUTCString()
    if(lastModified === req.headers['if-modified-since']){
        res.writeHead(304, 'Not Modified')
        res.end()
    } else {
        res.set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max-age=5')
        res.setHeader('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
        res.writeHead(200, 'OK')
        res.end(cont)
    }
})

clipboard.png

雖然這個方案比前面三個方案有了進一步的優化,瀏覽器檢測文件是否有修改,如果沒有變化就不再發送文件;但是還是有以下缺點:

  • 由於Last-Modified修改時間是GMT時間,只能精確到秒,如果文件在1秒內有多次改動,服務器並不知道文件有改動,瀏覽器拿不到最新的文件
  • 如果服務器上文件被多次修改了但是內容卻沒有發生改變,服務器需要再次重新返回文件。

ETag

HTTP 1.1 版本中:
爲了解決文件修改時間不精確帶來的問題,服務器和瀏覽器再次協商,這次不返回時間,返回文件的唯一標識ETag。只有當文件內容改變時,ETag才改變。請求過程如下:

  • 瀏覽器請求靜態資源demo.js
  • 服務器讀取磁盤文件demo.js,返給瀏覽器,同時帶上文件的唯一標識ETag
  • 當瀏覽器上的緩存文件過期時,瀏覽器帶上請求頭If-None-Match(等於上一次請求的ETag)請求服務器
  • 服務器比較請求頭裏的If-None-Match和文件的ETag。如果一致就繼續使用本地緩存(304),如果不一致就再次返回文件內容和ETag。
  • 循環請求。。
const md5 = require('md5');

app.get('/demo.js',(req, res)=>{
    let js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static/js/demo.js');
    let cont = fs.readFileSync(jsPath);
    let etag = md5(cont);

    if(req.headers['if-none-match'] === etag){
        res.writeHead(304, 'Not Modified');
        res.end();
    } else {
        res.setHeader('ETag', etag);
        res.writeHead(200, 'OK');
        res.end(cont);
    }
})

請求結果如下:

clipboard.png

總結

爲了使緩存策略更加健壯、靈活,HTTP 1.0 版本 和 HTTP 1.1 版本的緩存策略會同時使用,甚至強制緩存和協商緩存也會同時使用,對於強制緩存,服務器通知瀏覽器一個緩存時間,在緩存時間內,下次請求,直接使用緩存,超出有效時間,執行協商緩存策略,對於協商緩存,將緩存信息中的 Etag 和 Last-Modified 通過請求頭 If-None-Match 和 If-Modified-Since 發送給服務器,由服務器校驗同時設置新的強制緩存,校驗通過並返回 304 狀態碼時,瀏覽器直接使用緩存,如果協商緩存也未命中,則服務器重新設置協商緩存的標識。

關於Pragma

當該字段值爲no-cache的時候,會告訴瀏覽器不要對該資源緩存,即每次都得向服務器發一次請求才行:

res.setHeader('Pragma', 'no-cache') //禁止緩存
res.set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max-age=120') //2分鐘

通過Pragma來禁止緩存,通過Cache-Control設置兩分鐘緩存,但是重新訪問我們會發現瀏覽器會再次發起一次請求,說明了Pragma的優先級高於Cache-Control

緩存的優先級

Pragma > Cache-Control > Expires > ETag > Last-Modifi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