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這世上還存在過一條琥珀之路

在西方它被認爲是海神女兒的淚珠,而在東方它則象徵老虎的魂魄,蘊藏着生命的力量、堅持和含蓄的智慧。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長居比利時、喜歡在整個歐洲做琥珀尋訪之旅的藏家鼕鼕來聊聊琥珀與歐洲的故事。

小小的琥珀裏蘊含着大千世界

德國和羅馬尼亞把琥珀作爲國石,並盛讚其爲“波羅的海黃金”,或者“北方的黃金”。這個稱呼的由來,正是因爲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產地就在歐洲大陸的北部,波羅的海 。

全世界75%—85%的琥珀都產自於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波羅地琥珀有着非常鮮明的特點,比如質感細膩、塊大、顏色好、常見動植物包體等,這些特質都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美麗。

內部含有包裹物的琥珀更珍貴哦(圖爲鼕鼕收藏琥珀)

波羅地琥珀的形成與北歐的自然環境變化密不可分。

四千萬年前,北歐還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大量的樹脂在樹木枯死後逐漸被掩埋,經過千萬年的壓力和熱力影響,最終形成了化石,即我們俗稱的琥珀。

樹脂

隨着北歐的森林變海洋,琥珀便被埋藏在了波羅的海的海底。

不時有琥珀被衝上海岸,沿岸的漁民發現了這些美麗的天作之物。他們認爲這些琥珀是在海洋裏形成的,就把它們叫做“海上的漂流物”(英文裏的Amber即來自於古阿拉伯語“海上的漂流物”)。

海上的漂流物——琥珀

北歐有很多跟琥珀有關的美麗傳說。大家熟知的安徒生童話裏的人魚公主,其原型是一位愛上美麗王子而不得的海神女兒,她悲傷的眼淚掉落進海里,化成了美麗的琥珀。

而在立陶宛的民間故事中,海洋女王Jurata愛上了年輕勇敢的漁夫Kastytis,她的父親Perkūnas神暴怒之下摧毀了她的琥珀宮殿,並且把她變成了海的泡沫。而宮殿的碎片,就散落海底變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琥珀。

海洋女王Jurata

由於這些美麗的傳說,琥珀也被歐洲人民認爲能夠維護愛情的長久穩固。

奪目的美麗加上神話的色彩,琥珀被北歐人視若珍寶,並逐漸傳播到了古埃及和古羅馬,成爲貴族的裝飾品。在古希臘的阿波羅神廟,琥珀被用於供奉。在埃及,則被用於法老王的祭奠。

古希臘女神的琥珀頭像雕塑
在埃及,琥珀被用於法老王的祭奠
立陶宛博物館收藏的琥珀古器

在古代,琥珀的開採非常不易。唯一的獲得方法,就是在狂風大浪之後,等待海底深埋的琥珀蜜蠟原石漂到海面。而除了皇室貴族,一般人沒有資格擁有琥珀。如果有平民在海邊拾得琥珀,是一定要上交官府的,否則會被叛重罪。

波羅的海漁民

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精明的地中海商人來到波羅的海地區購買琥珀,運回地中海向貴族們換取同等重量的黃金,從此開闢了“琥珀之路”,也給琥珀帶來了“北方黃金”的美譽。

在當時的歐洲,由於中部阿爾卑斯山的阻隔,北歐同地中海之間商路原本不通。但由於地中海沿岸貴族對琥珀的追求,商人們用幾個世紀的努力,走出了這條“琥珀之路”。

這段歷史可以拍一部史詩大片了

最早的琥珀之路從丹麥北部的日德蘭半島開始,向南貫穿歐洲大陸一直到達地中海,甚至遠達敘利亞和埃及。這條古老的貿易之路對於歐洲人的意義就如同絲綢之路對於中國人一樣重要。由於琥珀之路的開通,促使歐洲大陸從北向南得以貫通,此後更向東發展通過絲綢之路連接了亞洲的波斯、印度和中國,增進了歐洲和亞洲的商貿往來。

當時落後的歐洲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向東方文明古國進獻包括琥珀工藝品在內的各種“大自然的禮物”,換回了當時的“現代文明”。

歐洲有很多人在研究這段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搜搜看

出於地形和安全的考量,琥珀之路從北到南有很多分支。它廣泛存在於丹麥、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俄羅斯、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法國、愛沙尼亞、波蘭、捷克、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連通了歐洲的多個重要城市。在這些地區,都有古老琥珀的發現。

遍佈全歐的琥珀發現地

1919到1939 年間,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領土拓展到了波羅的海的邊緣,現波蘭北部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  當時,佩帶琥珀蜜蠟就成爲了德國的一種時尚,有名望、有地位的女子,都會佩戴琥珀蜜蠟飾品。經過戰爭洗禮,時過境遷,當年的時尚已經成爲現在的經典。當年的“新款”首飾,也成爲現在的“傳家寶”了。

以上圖片由鼕鼕攝於各地的琥珀首飾展

在如今的歐洲,琥珀也漸漸從貴族的專寵之物,變成了大衆的經典和時尚。

以上均爲鼕鼕收藏的現代琥珀首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