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難題

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博客了。由於自己換了新工作,最近一段時間忙着適應新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熟悉新業務和團隊,沒有太整塊時間寫博客做總結。當一切慢慢適應後,該找時間記錄下最近的所思所想了。

換工作確實是件需要慎重的事。不同的公司和項目組有不同的業務重點,隨着時間流逝個人會積累在該領域的經驗。選擇一份工作便決定要在一段時間內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經驗和特長。如果跨職位,影響更大。

(自己已經變更了一次職位,目前只是跨項目去換工作,所以就談談前者。換工作相當於換一個環境,離開了自己之前適應的舒適區去嘗試未知。無論未知的新奇還是曲折都是能令我興奮的。)

工作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坑,不如意之事時常伴隨在項目進程中。身邊很多同齡人,和我一樣剛入職場的學生總會抱怨坑多,互相比較自己的僱主,片面瞭解別人做的事,慢慢也就產生離職的想法。

如果僅因爲項目中坑多、有些合作伙伴不喜歡而換工作,那下個工作一定還會有很多坑,不如想象得美好。如果在個人給公司帶來價值的同時公司不能滿足個人價值的進一步實現,不能滿足個人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那是時候換換工作了。我在換工作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問題:

公司對於我

(從最基本方面慢慢往上層說起)

薪資水平與自己能力水平是否相一致?

每個人都有對自己能力的定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得薪資。如果一個公司拋出了很高的待遇,而自己能力在一段時間內又達不到這個水平時,就要考慮爲什麼會給出這個薪資水平,有沒有未來潛在的危機。

公司是否有較大的平臺和名望?在拓展眼界,規範工作流程的同時是否能給自己一個漂亮的簡歷?

初入職幾年最好去大公司,或者依附於大公司的公司。這對於自己養成好的工作習慣與觀念,拓寬眼界並瞭解自己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都有好處。

是否有個某些方面有特長、自己佩服的導師並願意和你分享知識與心得?

像我一個朋友所說“導師算是一個選擇的plus項”。有個優秀靠譜的導師固然重要,但沒有人會有義務去主動向你傳授和分享。自己更要主動去觀察,學習與請教。工作中讓導師瞭解你,引導他們把經驗分享給你從而更好完成工作。把注意力都押在一人身上而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是很不穩妥的。但不要浪費身邊導師這一幫你引路的最好的資源。

公司所讓我做的事情我是否喜歡,是否能調動起熱情撲在工作上面?

做的事情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很重要,只有喜歡才能在很長一段時間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來。當自己喜歡並且想把這個事做好,就會自主去尋找各種方法、學習資料,去認識業界前輩,沒有條件會創造條件把手頭事情做好並及時反思總結。周而復始會越做越好。這纔是公司能給我最重要的東西——讓我做我喜歡做的事。導師會幫助人快速成長,少走彎路,但絕對沒有喜歡所帶來的主觀能動性重要。就像我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兄弟和我說的“你自己喜歡什麼?想那麼多幹嘛,去做就是了。”

我對於公司

我做的事情公司其他人是否可以取代?

團隊合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工作重疊,要看重疊百分比。如果手頭工作有20%其他人也可以做或者也在做,這便能體現出自身對於團隊的價值。當80%的工作都可以有別人完成,且完成質量相當,這就完全體現不出個人對於團隊的重要性了,可有可無。個人得到相對鍛鍊的機會也會減少,如果不盡快表現出自己在該領域獨特優勢,那麼就會被團隊漸漸邊緣化。

我是否贊同公司對於業務開展的方向和方法?

雖然作爲新人初入公司,老老實實做事,紮紮實實學本領最重要,高層對於業務方向和實現方法的制定不會影響新人很多。但是如果發自內心不贊同,會影響個人對於團隊的認同感,從而影響個人能否士氣高昂地去做事,去貢獻團隊。做局外人,去工作學習賺錢沒什麼不好,但當自己不贊同的方向接二連三的遇阻時,打擊了士氣,在降低了做事激情和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幸福感與成就感。

對於公司的歸屬感

影響歸屬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共同贊成併爲之努力的目標,可能是信任器重自己的導師領導,可能是團隊中要好的夥伴,更可能是一種相信會把事情做好的信念。當個人對於團隊沒有歸屬感想長時間維護團隊的穩定會是一件難事。


當然還有其它種種因素,除了公司與個人還有其他客觀環境的因素,以上是我比較看重的幾點。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平衡各種因素,然後哪些因素的比重大一些,那麼這些因素就會影響最終的決定。一旦下定決心其他再找出來的理由其實都是證明這個決定的正確性。

很多時候,尤其在沒有主見的時候很容易被其他人觀念和意見所左右。別人意見和經驗可以接受並分析,但不可盲目聽從,因爲那是別人眼裏看到世界得出的結論。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聽從自己內心,決定了就去做。

The way I feel is the way I write.希望大家面對選擇不迷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