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遠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一度,引發多少人的感慨與深思。細細品味,我們能讀出些許的滄桑與無奈,期待與盼望。

或許,是對孩子的諄諄教誨;或許,也是對世人真誠的提醒與鞭策;或許,這是自我心靈頓悟;或許,都有吧。

拋開言者意圖,我們會作何感想?是什麼,打動了我們那顆久已蒙塵的心?

是眼前生活的苟且,還是那個遙遠的詩與遠方?可能兼而有之,或曾經被忽略的,卻是我們該永遠追尋的東西吧。

生活不易,活着艱難。

整日奔波忙碌,沉湎於大量瑣碎繁雜之事,我們因此疲憊不堪,繼而長吁短嘆,乃至心生煩悶,卻無力解脫。

之後,陷入更加繁忙的怪圈裏。我們,成了一具沒有生氣、沒有靈魂、看不到希望、日漸枯萎的軀殼。

是什麼,奪走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若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則是一種稀缺心理。爲了應對眼前的事物,全力以赴,不惜殫精竭慮,不惜心力交瘁。然而,當更加繁重的事物接踵而至,又令你目不暇接、措手不及。自始至終,你陷入這種忙碌的惡性循環裏,不能自拔。

這一過程,你沒有餘閒的時間,不能給自己片刻喘息,不能放空心靈,爲自己求得一時的自由。你不會對未來有更美好的期待,詩與遠方於你而言,只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遙不可及。

我們說,生活之於我們,雖然要安身立命,要衣食無憂。然而,當這些幾近完成,我們卻爲什麼感覺不到一絲絲快樂呢?

是沒有給自己設置更多的自由時間,沒有爲心靈找尋更爲久遠的皈依。我們,被所謂的凡塵俗事困擾。

關於活着,古今中外,很多人曾高屋建瓴,對此進行了精彩詮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代詩人陶淵明將遠避塵囂,歸隱田園,視爲精神樂土。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代詩人劉禹錫則躲進陋室,與高雅之士吟風弄月,談古論今,將之奉爲人生志趣。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俄國詩人普希金將自由看作人生信條。

一個人,若沒有詩與遠方的美好夢想,那麼,活着,其實如同死去。像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一副沒有靈魂的軀殼,即使苟活,也是不快樂、不幸福的。因爲,他已經被外物所累,忘了他最初前行的目的。“我們已經走了很遠,卻不知道爲什麼而出發”,偉大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如是說。

那麼,我們該怎樣活着,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作家餘華,一語中的,彰顯了生命的本質。

真實而自然的活,活出真正的自我。或許,這纔是活着的真諦。

《 浮生六記》裏的沈復,一生遍訪名山大川,寄情湖光山色,去追尋他的詩與遠方。

他隨心而行,自由自在,從不爲名利困擾。

當立於高高的山巒,俯瞰腳下的太湖之水,如蟻般小舟競相奔走,他方纔頓悟: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一顆名利之心頓時化爲烏有。

此後,他拋卻紅塵俗事,將一顆心放逐天涯,只因爲,那個遙遠的遠方在等着他。那裏,有詩,有夢,有一切美好的東西。

一個人,唯有內心的豐盈與自足,才真正是愉悅的。

沈復,即使貧困潦倒,卻不枉此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在遊歷內蒙草原、茫茫戈壁、四川盆地等很多地方後,如此感悟。

他短暫的一生,都在追尋他夢中的詩與遠方。

即使,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他仍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因爲,那裏有自由的空氣,芬芳的玫瑰。

即使,一生未擺脫貧窮與拮据,他依然追逐心中的詩與遠方。因爲,那是夢的家園,是心靈的依託。

誠然,現實離不開柴米油鹽,離不開平凡的歲月。當我們已經衣食無憂的時候,是否能爲了之前的夢想繼續行走呢?

曾幾何時,內心荒蕪了許久,那個詩與遠方於我已漸行漸遠,幾乎不見蹤跡。

然,我是幸運的。

重拾閱讀,如茫茫大海中忽遇一座若隱若現的燈塔,抑或遮天蔽日的密林裏,透過一絲神奇的亮光。

氤氳淡淡的墨香裏,頃刻間,煩惱會化於無形,心靈得到滌盪與淨化。那曾荒蕪的生命,不知何時,已染就一方新綠。而繁忙的自己,因有了餘閒,內心滿溢着自足與幸福。

儘管前路茫茫,但有了目標與方向,我會重新鼓足勇氣,砥礪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穿越幾千年的歷史風塵,我們彷彿看見偉大的詩人屈子仍在路上奔走,呼號!爲了天下蒼生,爲了黎民百姓,奔向他的詩與遠方。

“提高心性,磨鍊靈魂”,稻盛和夫用他的經驗,時刻在告誡我們怎樣活着。

持久的願望,篤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困難也鍥而不捨。放棄貪嗔癡念,以利他之心對待世界,對待每一個人,你,終究會獲得幸福的生活與成功的喜悅。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當然,如今已不再是戰亂頻仍、硝煙瀰漫。雖然,某些大國爲了一己之利,不斷挑起貿易與政治摩擦與衝突。但,和平與發展,終歸勢不可擋。

在這個安寧祥和的時代,我們內心是否該堅守些什麼?是否將再次背起行囊,爲了那個心中的詩與遠方,繼續行走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