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生活

        國慶長假帶着臭兒子去做客,當發現親戚隔壁高大別墅前寬闊的院子裏,圍牆角有一堆新堆放的沙子後。臭兒子非得要在那上面爬來爬去,開心得忘乎了所有,就是不肯離開了,我只得在哪裏陪着他。一會兒後,別墅裏走出來一個六七十歲穿着講究,打理很清爽的老人。他看見我們在他家的院子裏玩耍就直徑走了過來。我很是害羞地說,對不起,打攪了,小孩不懂事把這裏弄得亂糟糟的。

        老人和藹說,沒事的,多可愛的小孩啊。我抱歉地笑了笑,挺不好意思的。

        老人又說,聽你的口語,你是高峯的吧,我說,嗯,是的,高峯活龍那邊的,距高峯還有點遠呢。

        老人接着說,我知道的,你們那邊都是布依族,你認識羅某某嗎。

        我一向不擅長和人搭訕,我回答道,不認識,不是我們寨子的了。

        老人又說,聽說他是個老師,不知道還在不,要是還在應該退休了。我附和着說,嗯,可能吧。

        老人接着說,我們是縣城中學的同學,也有五十多年不見了,那時我們都還是十多歲的娃兒呢。老人嘆道,哎,要是那個時候我不犯錯誤,現在也不是這個樣子了。

        我最不知所措於有人單獨地對我感嘆傷悲往事了,我慌忙說道,老人家,現在不是挺好的嗎,大房子住着,兒女成羣的,還要什麼呢。

        老人沒有理會我,接着說道,你們那邊挺有人才的,那時整個縣就一箇中學,一個年級也只有三個班,大家都是有前途的,還有韋某某,楊某某,你認識嗎,聽說他們後來都在政府上班,就在你們鎮上,還當領導了,你認識嗎。

        我很尷尬地搖搖頭,我解釋道,我家離馬場要近一些,對高峯是不瞭解的了。老人又很有興致地詢問我,馬場這邊很多在政府工作的人,還說了很的多事,我也是不知道遺憾地搖搖頭。可是老人還是興致盎然,滔滔不絕地數着他們當年的友情和現在他那些同學的成就,老人似乎在作對比,在傷感於自己的碌碌無爲。

        後來,我只得說到,我向來是比較內向的,不喜歡交往了。老人又對我傷感自己離開學校後的失落和過往的陳年往事。像是在說這一生他並未拼盡全力,他心有不甘。我很是慚愧,我一點都不認識那些人,無從插上哪怕是最無關緊要的一句,來安慰老人人生無常,自得其樂就好。最害怕遇見這樣的事了,本來我自己社會經驗就爲零,還落魄得沒有什麼出息,豈敢妄加對別人評頭論足呢,當別人把我當成傾訴者時自己卻無從安慰,愛莫能助,這種尷尬的感覺總是讓我無地自容。

        老人又說,哎,當初就應該去羅某某家看看,現在都不知道他家住哪裏,也不知道他還在不。老人又向我打聽一遍羅某某,害怕是我遺漏疏忽了。我又尷尬地回答了一遍。突然聽到有人喊我,我抱起還意猶未盡胡亂掙扎的臭兒子隨便打了一個招呼落荒而逃。我回頭,看到老人又落寂地走進了高大的別墅裏。

        我忐忑了一天,我一整天都在想生命爲何而開始,生活又給我帶來了什麼。

        上蒼給予了我們生命,然生命終將會消亡,正如人們常說“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布衣乞丐,結局都是一樣的”。在飛逝的時光裏總是有着太多的來不及和遺憾。所以,混混沌沌的百般忙碌中,芸芸衆生的我們竭力地豐富着自己的生活,拓展生命的寬度。盡力地在這浮華的人世間努力地生活着,歡笑着。每天清晨起牀,我都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看看QQ空間,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們有什麼新的動態,有的在爲產品打廣告,有的在曬美美的幸福日子,有的在美麗的地方留下美好的風景。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之中。都在盡力地詮釋生如夏花之絢爛的生命,都想把生活記住,把生命留住。只是,驀然回首,應接不暇的繁花似錦卻也可能是過眼雲煙的慘淡。

        人類最偉大之處莫過於學會了選擇,雖然生命不可以選擇,可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用我們獨特的眼睛觀察着這個熙攘的世界,理解着屬於自己的美好,在似錦的年華中追逐着人生的繁華。然而,天地大美而不言,我們只得用卑微的生命承受白雲蒼狗的生活。沒有人教給如何悲傷,我卻天生嚮往,我常常掙扎於太多無能爲力的困守。一路走來,遍佈塵埃,破碎不堪。孤獨的我想要用腳步去丈量高山與大海的距離,也想用文字追尋頭上星空的深邃,想敲開回家的門擺脫風雨飄零。然而,歸屬何在,我還是一臉茫然。我知道有一天我肯定也會如那個老人一樣的驚恐迷惑,傷感遺憾於生命的諸行無常轉瞬即逝。

        一直以來,生活的絢麗於我無關,在蒼茫中悲苦地行走了太久,承受了太多,也抱怨了許久,上蒼卻從未想過讓我停下來。人世孤苦卻要生無所息。世情薄人情惡卻要笑臉相迎,想要獨行特立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太多的爬坎過坡破敗飄零過後,我才漸漸理解,老到的經驗是生活必備的武林祕籍,約定俗成的規矩習俗最好沉默不語。似乎,生活成了評價生命的一種靜止狀態,悲歡離別,簞食瓢飲,富貴榮華,世人只識悲慘悽苦,春光滿面的這些狀態。也是用這些狀態,定義了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於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然,世間的一切又是那麼的二律背反,萬物皆虛,萬事皆允,袖箭之下,衆生平等。唯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經歷太多的掙扎和落魄,本已是疲憊不堪,又想到老人徒增傷悲的話外之意,我更是無法釋懷人生的起落變幻。把臭兒子送回老家給爸爸媽媽,把自己禁閉家中,搜腸刮肚我所能淺薄解釋的知識,頭痛欲裂卻又欲罷不能,至此,纔有如幼童認識一字般的膚淺幡然領悟。泰戈爾在《新月集》裏寫到的,“死之印記,給生的錢幣以價值。使它能用生命來購買,那真正的寶物”。亦如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的觀念。我們只有站在生命的終點來看待生活的歷程,把生命看成一種體驗,生活就是生生不息的過程。而不是束縛和規範了生活的經驗,更不是一個戀戀不忘畫地爲牢的狀態。花兒的鮮妍也只是爲了等候秋的豐實,江河的奔騰也是爲了追尋海的寧靜。如果生命是一種體驗,那麼生活就要選擇和超越。在這人生的歷程中,我想,只有有心,用心,方能開心。可是,心又該安放在哪裏,又路在何方。

        有時候感覺自己已經老了,有一天在好朋友家喝酒,朋友玩笑地問我爲什麼總要有那麼多的感嘆。我無法回答,笑話地說了一句歌詞“永遠不要懂我的傷悲,白天也不要懂夜的黑”。每個人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只是浮華塵世饕餮般兇殘吞噬着生活寧靜的初心,這一路走過,我該怎樣蛻去煩躁不安,紅塵輕浮。我又該怎樣去詮釋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是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的閒淡,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情懷。還是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灑脫,我無法定義。又怎樣纔不一葉障目止步不前,怎樣才能今生無悔。

        有一次,學生們問蘇格拉底,生命是什麼?怎樣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呢?

        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他們帶到一片蘋果林邊,蘇格拉底說:“現在你們就去林中,摘一個最滿意的蘋果,前提是,只准前進,不準後退,並且只能選擇一次。”學生們帶着喜悅的心情出發了,很快他們就穿越了那片果樹林。蘇格拉底站在林子的盡頭,看着學生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走了出來,不禁好奇地問道:“怎麼了,難道你們沒有摘到自己滿意的蘋果嗎?”

        其中一個學生說:“我剛進蘋果林時,以爲眼前那個就是最大的最好的蘋果,於是迫不急待地摘了下來,誰知越往前面走,樹上的蘋果越好,真不該那麼早就做出決定啊!老師,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摘到最大、最好的蘋果。”

        另一個學生也後悔不迭地說:“剛開始,我發現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但我沒有立即下手,我想,後面肯定還有更大更好的蘋果,誰知,後來看到的蘋果都不如先前那個滿意……”學生們七嘴八舌,十分懊惱,紛紛要求重來一次。

        蘇格拉底聽後,微笑着說:“這就是你們要問的問題的答案,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無法重複的選擇,你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佛語如來說——“得其所得,是其所是”。可是,在無法從頭再來的生命中,我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成就什麼,才能無悔於今生。我想,發現快樂,打破狹隘和偏見,內心的坦然和自由纔是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本質。智慧乃是生命的載體,我們用智慧來感悟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追尋着生命的真諦,慣看秋月春風。善意使生命蛻變,讓我們在生命之河洗滌貪,嗔,癡。在內心的烈火中焚去往事的塵埃,一次次涅槃過後,再次重生。我想,把追尋智慧和善意作爲生活的座標,作爲生命體驗的方向也是未嘗不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