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此岸與彼岸

圖片來自網絡

(一)

世界是多維的。到底有多少維?我沒有研究,無從考證。

但人生是兩維的。終其一生,我們只不過是爲了從A點到達B點。

A點是我們的起點,是此岸。B點是我們的終點,是彼岸。

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生的意義,就是從A點到B點的過程。如果我們呆在A點躊躇不前,生命就沒有存在過;如果我們已經抵達B點,生命就已消亡。只有在從A到B的過程中,纔是生命存在的狀態。

(二)

有一種花叫彼岸花,據說是觸犯了天條的一對戀人幻化而成,男的變成了葉,女的變成了花。作爲觸犯天條的懲罰,彼岸花開花時沒有葉,有葉時不開花,花花葉葉,永世不得想見。

所以,我們是否真的能抵達彼岸?

就如彼岸花。有彼岸花,卻未必有彼岸。花與葉永遠不能相見,也永遠不能抵達對方的彼岸。所以它才叫彼岸花。如果花與葉同時存在,就成了此案花,而不是彼岸花。

正如,完美這個詞彙,是爲了不完美而存在的。此岸世界,存在實實在在的不完美的東西,卻不存在完美的東西。完美的東西只存在於我們的彼岸。而那個彼岸也許永遠達不到,所以它才完美。

(三)

所以,你是你麼?

你是你。因爲提到你的名字,想起你大致的相貌,人們想到的,都是你。你作爲一個符號,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你又不是你。人們腦海裏的你,真的是你?他們認爲的那些特徵,那些所謂的優點缺點,所謂的性格外在和內在,真的是你?未必。那是存在於他們腦海裏的呢,而不是真是存在的你。

(四)

你是真實存在的麼?

每個人認識的你,他們腦海裏的你,僅僅是他們意識裏的你,並不是客觀存在。

不過這也不對。意識是不是客觀存在?當然是。意識裏的你是不是客觀存在?當然也是。

話有點兒繞了。

別人意識裏的你是客觀存在,但別人意識裏的你在現實世界並沒有對應的你。因爲他們認識的你就不是你。

(五)

我們一直在尋找從此岸到彼岸的路徑。

從我們生下來開始,我們就在無意識的尋找。等我們長大了,有了意識,這種尋找就有了方向性。但是有方向性不等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彼岸時哪裏?天堂或者地獄?誰能決定你去天堂或者地獄?上帝?上帝是誰?

決定你去哪裏的,只有你自己。你信什麼決定了你的路通向哪裏。

你忙碌一生,求索一生,最後認爲自己到達了彼岸,那就一定到達了。

(六)

所以,你是你,你又不是你;你是你的此岸,你也是你的彼岸;你不是你的此岸,你也不是你的彼岸。

看懂了沒?沒看懂?沒看懂就對了。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人類的文字和語言還沒有發達到足以表達人類深邃的思想世界的程度。

真正豐富多彩的,是我們的思想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就是我們的上帝。

因爲那個世界受我們自己主宰,以我們自己的意志行事。其他的一切,都是我們抽中的木偶。

宗教也好,哲學也好,心理學也好,就是構建我們每個人內心世界的工具。只不過,你是按照一種什麼樣的法則構建?是按照某個宗教統一的法則行事?還是按照自己的法則行事?

都可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