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快應用

快應用

快應用是九大手機廠商基於硬件平臺共同推出的新型應用生態。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性能體驗。
2018年3月20日在北京推出“快應用”標準。

快應用推出ide開發工具,詳情請見:【官方IDE】快應用開發工具使用說明文檔
https://bbs.quickapp.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2
(出處: 快應用官方論壇)

摘要:文章來源

與小程序相同點
前端技術棧:毫無疑問所有類似方案都只能是前端技術棧,從社區成熟度,開發者接受程度,開發效率各方面沒有對手。
native 能力:都提供了比 web 更多的 native 能力。
即時/離線:跟 web 一樣即點即用,跟 native 一樣離線使用,前提是應用不復雜,體積限制在1M以內,當然以後複雜了也可以做分包。
與小程序的不同點
native 渲染:快應用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native 渲染,性能體驗會比較好,看代碼挺像是直接拿 RN 改改用了,不過發佈會上沒提到 RN,而小程序目前是webview渲染。
自定義框架和規範:與小程序不同的開發框架和規範,快應用更像 vue 的寫法,文件結構不一樣,樣式上因爲使用native渲染,只支持 flexbox 佈局,CSS 屬性的支持程度上不如 webview 渲染的小程序,能力會弱一些。
系統級能力:目前看起來小程序沒有的只有deeplink和push,通過url喚起快應用的deeplink,以及跟原生一樣的push能力。
優勢
流量:目前看起來,對開發者來說,使用快應用最大的理由就是廠商的流量扶持,而這是不是個優勢還得看各廠商的扶持力度。
反壟斷:小程序騰訊有絕對控制權,開發者把身家性命都放在騰訊的平臺裏,可能會導致任人宰割,自身對應用的控制力也弱,多一個渠道多一份活路。
其他:native渲染,deeplink入口,原生桌面入口,push能力這些目前相對小程序算是有一些優勢。
劣勢
iPhone:聯合再多的廠商,也聯合不到蘋果,中國高端手機市場 iPhone 份額高達85%,做快應用要不就是放棄這部分用戶,要不就是針對 iPhone 再做一套,這個成本劃不划算只能看能從廠商流量扶持裏拿到多少好處,否則爲什麼不開發小程序。
跨公司合作:一個大公司內跨部門協作都困難,何況跨N個公司的合作,而且還沒有一個站在上一層的領導者,要做成非常困難。
社交:快應用缺乏微信的社交場景能力和傳播手段,推廣拉新成本仍不低。
看法
移動開發向前端技術棧傾斜,原因
超級APP,業務越來越多,爲了減體積和動態發佈能力,大部分業務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
普通APP,拉新成本高,用戶裝APP的意願低,開始嘗試轉向即開即用的H5/小程序和類似平臺拉新。
普通業務開發,按目前趨勢越來越傾向前端技術棧,即使是獨立APP,展示型業務在 APP 裏也會傾向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從開發效率/跨平臺/動態性都很有優勢,劣勢是性能體驗稍差,這點長期可以靠機器硬件的提升,短期可以用類似RN方案。

小程序爲這樣的需求提供了個很好的平臺,但缺陷是開發者對應用沒有控制力,無法 push 觸達喚起用戶,入口也一般,生命線掌握在騰訊上,快應用可以彌補這些缺陷,提供了另一個選擇,不過不支持 iPhone 仍是個幾乎無法解決的致命缺陷,加上上述提到的劣勢,總體上不看好。這種事可能得由 google 聯合蘋果一起做纔有戲。

native VS web 這個話題從 08/09 年開始開始到現在都沒有結束,因爲各有不小優勢,即使是現在 web 技術棧佔上風,原生 APP 的性能體驗,快捷入口,品牌認知這些優勢仍是不小,而且技術的發展同時給 native 和 web 兩種模式提供了利好,並沒有傾向其中一方:對於 web,硬件提升使得體驗越來越好。對於 native,運營商無限流量的時代和越來越大的存儲空間使得用戶裝 APP 成本下降,這兩個開發模式在很長時間內仍是融合的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