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在他鄉

作者|張小莫白

夜深人靜,獨自走在回屋子的路上,擡頭刻意的看了看天空,因爲今天中秋。天色昏暗,月亮在烏雲背後害羞似的若隱若現。回屋,洗漱完畢,隻身躺在牀上,後窗外潺潺溪水流淌的聲音越發的清晰,其間夾雜着蟋蟀口瞿口瞿的叫聲。思緒如潮,不禁感懷,這是我在他鄉度過的第幾個中秋節?早已說不清楚。

猶記得小時候家鄉的中秋節,總是與吃和熱鬧扯在一起。大概是那時農村人光景不好,所以每逢佳節,才捨得放手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的原因吧。

在北方農村,每年中秋節是比較大的節日,除了過年,下來就是中秋節,俗稱“八月十五”。

家鄉中秋節,至今都不興吃月餅,而是吃肉,最多的是吃羊肉。對於農村人來說,最好的生活,就是天天有肉吃。自己家有養,平時捨不得,那可是一年的經濟收入,只有逢年過節,家景稍好點,才捨得宰羊吃肉。一大家子人,再叫上親戚好友,聚一起,宰一頭羊,從早忙到晚,最後在夜幕降臨時坐一起,美美地吃上一兩碗羊雜碎湯,啃上幾塊羊肉,有說有笑地,熱熱鬧鬧地就算把中秋節過了。

那時候的我們尚小,不懂得什麼是團圓,只知道中秋節有肉吃,可以見到平日裏難得一見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以興高采烈地在聊天着的大人們中間穿來穿去;可以在那天,不去在意父母的責罵,肆意的調皮搗蛋。因爲這一天有奶奶爺爺,姑媽嬸嬸護着。而這一切的一切,隨着成長和歲月的流失也漸行漸遠!

如今,對於我來說,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地方換了又換,他鄉變了又變。沒有了家人、親戚、朋友的團圓,和坐在一起的熱鬧場面,取而代之的是電話、微信裏的問候,以及身在他鄉異地的制式團聚。而對於家人父母來說,團聚時碗筷少了又少,中秋漸漸的成了牽掛,成了孤獨歲月裏的皺紋白髮。

中秋,對我影響深刻的還有另一件事,我爺爺是中秋節去世的。那一年我尚是一名不明事理的小學生。農曆八月十四,像往年一樣,一大清早,家裏就收拾着宰羊過節,該來的親朋都來了,我們小孩子們都異常的高興。堂兄堂妹,表姐表弟,十來個,在大人們忙碌的身邊穿來穿去,嬉戲玩耍。傍晚一大家子人坐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羊肉,喝了羊湯,大人們家長裏短的聊着,我們也不願散去。

大概是凌晨兩三點,我們剛睡了不久,就接到爺爺快不行的消息。父親,母親都過去看望,我也跟了過去。爺爺坐在炕上,臉色深黑,一下沒一下的喘着粗氣,同時也伴着呻吟。我不太敢看,過了一會兒,好了許多,大人們就讓我們小孩子去睡覺了,說:“爺爺會沒事的。”記不清那一夜我是怎麼度過的。第二天照常去上學,不到中午放學,村裏人來學校叫我,說“你爺爺去世了,快回家去。”我揹着書包,一路哭着回了家。所以,每年中秋節,我都會想起爺爺去世的事。

歲月總是在悄無聲息的流失,同時也悄無聲息的改變着世間的一切。往事不可追,回憶總是帶着美好和酸楚,我們大了,父母老了,該去的去了,就像小時候老家的中秋節,那一番熱鬧景象早已不復存在,留給我們的是異地他鄉的月亮和漸行漸遠的家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