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是指好色,而是指一切看得到的有形物質 “空”不是指沒有或虛無。 要弄懂空的意思,首先要明白佛家中“緣”這個字。 佛家認爲一切事物“因緣而生”,一切緣生事物都具有三個基本屬性:無自性,無常性,寂滅 性。 無自性指一切事物不能脫離它的產生條件獨立存在。

 無常性是指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着的。 

寂滅性是指一切事物最後都會消失。


     佛家把這三個性質歸爲一個性質,就是“空” “色即是空”是說一切事物都因具備一定條件才產生,都是變化着的,都會最終消失的 “空即是色”是說這些性質反映到具體的事物上,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一切有形物體上。 佛家用這句話開導人們對萬物不必有執念。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 稱心經,是在中國流行最廣泛的佛經.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在 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爲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 門了.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 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 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結果 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 的人棄絕一切以求一個空字,最後還是有一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殊不知萬事 萬物本空, 棄與不棄都是空的, 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 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 說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着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着於空的 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還有句話曰“耽靜反爲靜縛”,不知大家聽過沒。也是同樣的道理。靜並不是教人 躲到安靜的地方,不聽不想,那樣等於用一個靜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彈不得,又 有什麼好呢?真正的靜是心靜而非形靜,是在最忙碌的時候,仍能保持一種靜的 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我很欣賞這句話,同時也在參悟此種心境。覺 得在塵囂之中保持着心的靜境, 豈不比那些寂靜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靜心不 寂靜的人更有意韻嗎? ?色'是指有形質的一切萬物。此萬物爲因緣所生,並非本來實有,因此其當體是 空。此謂之?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法無邊,但其全部的精義可以歸納爲三句話,一個是諸法實相,一個是般若無智,最後一 句是涅槃無名。其中,諸法實相中,其最爲人所知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出自於大 家最熟悉的( (心經),即色空觀。什麼是色?色就是指一切物質的存在,物質就是”色” ) 。 而空就是物質的本性,即性空。 “空”在佛法中就是指代表的一切事物都是處在變化當中, 沒有事物是一成不變的。 換句話說就是萬物都處在生滅變化之中, 這個過程就是佛法所講的 “空”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真正含義在於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是空的,而空性 有必須在具體的物質中去顯現。諸法實相講的就是萬物的本質都是空性,都是變化無常的。 佛法裏講:認識到這個道理的人就是覺悟的人,沒有認識到的就是衆生。即便覺悟了的人, 也有高低之分, 只完成自己解脫的人叫羅漢, 自己解脫了, 還希望大家都解脫的, 就是菩薩。 只是覺得大家覺悟了不行,我還想讓天上的鳥兒,地上的花都要覺悟,那這樣的人就是佛。 故羅漢是覺悟自己,菩薩是自覺覺他,佛不僅要自覺覺他,而且覺行圓滿。那麼不覺悟的人 看不到萬物的空性,老把它當做實在的東西,就叫執着。這個花漂亮,老想得到他,就產生 了貪婪。我也想要,你也想要,爲此而爭奪,結果你得到了,我沒得到,就產生了恨。這就 是嗔,嗔就是恨。得不到就憎恨,老想的報仇,而且是十年報仇都還不晚,天天處於仇恨當 中,這就是癡。這就是佛家講的貪,嗔,癡。因爲你沒覺悟,所以老處在痛苦當中。如果你 一旦覺悟,你就一下子放開了,你認識到萬物都是空性,有錢沒錢,美醜都是一樣,你的就 是我的,我的也就是你的,萬物的本性就是空性。這就是諸法實相,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的含義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