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是指好色,而是指一切看得到的有形物质 “空”不是指没有或虚无。 要弄懂空的意思,首先要明白佛家中“缘”这个字。 佛家认为一切事物“因缘而生”,一切缘生事物都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无自性,无常性,寂灭 性。 无自性指一切事物不能脱离它的产生条件独立存在。

 无常性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 

寂灭性是指一切事物最后都会消失。


     佛家把这三个性质归为一个性质,就是“空” “色即是空”是说一切事物都因具备一定条件才产生,都是变化着的,都会最终消失的 “空即是色”是说这些性质反映到具体的事物上,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一切有形物体上。 佛家用这句话开导人们对万物不必有执念。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 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 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 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 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 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 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 万物本空, 弃与不弃都是空的, 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 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 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 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 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 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 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 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 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 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 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法无边,但其全部的精义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个是诸法实相,一个是般若无智,最后一 句是涅槃无名。其中,诸法实相中,其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出自于大 家最熟悉的( (心经),即色空观。什么是色?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的存在,物质就是”色” ) 。 而空就是物质的本性,即性空。 “空”在佛法中就是指代表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当中, 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 换句话说就是万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之中, 这个过程就是佛法所讲的 “空”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真正含义在于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是空的,而空性 有必须在具体的物质中去显现。诸法实相讲的就是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都是变化无常的。 佛法里讲:认识到这个道理的人就是觉悟的人,没有认识到的就是众生。即便觉悟了的人, 也有高低之分, 只完成自己解脱的人叫罗汉, 自己解脱了, 还希望大家都解脱的, 就是菩萨。 只是觉得大家觉悟了不行,我还想让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花都要觉悟,那这样的人就是佛。 故罗汉是觉悟自己,菩萨是自觉觉他,佛不仅要自觉觉他,而且觉行圆满。那么不觉悟的人 看不到万物的空性,老把它当做实在的东西,就叫执着。这个花漂亮,老想得到他,就产生 了贪婪。我也想要,你也想要,为此而争夺,结果你得到了,我没得到,就产生了恨。这就 是嗔,嗔就是恨。得不到就憎恨,老想的报仇,而且是十年报仇都还不晚,天天处于仇恨当 中,这就是痴。这就是佛家讲的贪,嗔,痴。因为你没觉悟,所以老处在痛苦当中。如果你 一旦觉悟,你就一下子放开了,你认识到万物都是空性,有钱没钱,美丑都是一样,你的就 是我的,我的也就是你的,万物的本性就是空性。这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的含义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