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地震余震

【概要】哈佛大学和谷歌的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地震余震的有效预测。

地震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试图模拟余震。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余震发生的时间,以及余震的强度。但在准确定位余震的位置方面,他们远没有做到完美。

回答这个难题的答案当然是人工智能。来自谷歌和哈佛团队的一群合作者称,在对超过13.1万次地震及其后续余震地点的数据库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后,他们已经找到了预测未来余震发生地点的最佳方法。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奇特的模式匹配:显示它的数据,无论是某人的脸部照片还是余震的位置,算法都会试图找到潜在的模式。就拿面部识别来说,模式是代表一个人面部的像素排列,而在余震预测中,可以用方程来解释余震位置的原因。

研究人员在2018年8月2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写道,该算法较为准确的一个原因是它使用了两个复杂的指标,即最大剪应力变化和冯-米塞斯屈服准则,这两个指标以前被认为与余震无关。这些指标通常应用于铜或铝等可弯曲材料的科学领域,而不用于余震预测——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了改变。

但不要因为这将从明天开始为人类提供帮助而感到兴奋——正如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学研究员Phoebe DeVries表示:“我们离让它在任何操作层面上发挥作用还很远。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第一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