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動車成爲能源系統顛覆者,智慧城市應該如何落地?

圖片來源@遠景集團

自2008年IBM提出標誌性的“智慧星球”這一計劃以來,“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經走過十餘年。隨着機器學習、雲計算等等基礎算法與算力的提升,很多“互聯網+”的設想正在變爲現實。

在居民消費和市政建設上,已經涌現了大批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商業領域的阿里巴巴、以“連接”爲入口的騰訊、依託財政和醫療業務的中國平安、以新 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的華爲。

隨着互聯網技術與醫療、能源等領域的交叉發展,構建智慧城市的探索,正在向城市的底層系統延伸:在交通、市政、醫療、公共服務達到“智能化應用”的同時,支撐這些城市系統的能源體系的“智能化”被提上了議程。

智慧城市走出“吃穿住行”,走向底層架構

構建智慧城市不再僅停留在“吃穿住行”這些淺層的消費行爲上,在城市運行過程中,也要構建智能化的綠色能源架構。

如果說智能是未來城市的“靈魂”,能源就是構建城市的“血液”。

無論是交通、生活、工業都離不開能源。能源應用主要在產業(工業)、建築、交通三大領域,能源終端消費又可以分爲生產性的能耗和消費性能耗。換而言之,城市能源規劃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格局和潛力。

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於智慧城市來說既是一次重大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環境的惡化倒逼城市向着清潔能源轉型。另一方面,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不斷增加,也讓規劃者必須考慮到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清潔能源。而集中式的城市能源供給體系已經明顯地制約了電動車、家用儲能的發展。

智慧城市要想走出“紙上談兵”的階段,必須主動去應對可再生能源對城市能源結構帶來的挑戰。

首先,通過智能化手段對能耗總量進行控制;其次,解決可再生能源供給不穩定的問題,調和資源與用戶之間分佈不一致的矛盾;再次,加速能源市場化進程,打破能源行業高度壟斷,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讓每戶居民既是能源的消費者,又是能源的生產者。

智慧能源城市如何真正落地?

在不久之前的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遠景集團詳細展示了其“智慧能源城市方案”。

遠景所展示的智慧能源城市場景中不但有風機、光伏等新能源爲城市提供綠色的電力,還可以通過EnOS™能源物聯操作系統,實現風電、光伏、儲能等智能調度,降低企業電費和碳排放。

而樓宇、工業園區以及家庭,作爲城市組成的重要單元,通過配置智慧儲能,建立起以“智能電池”爲中心的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對清潔能源的吸收、存儲及釋放。同時,還可以應對電動汽車充電等新型負荷給用戶所帶來的負荷挑戰。每一個用戶都能高效自主地掌控各自能源的使用,同時也能成爲能源的提供者,爲電網提供兆瓦級的輔助服務。

遠景智能副總裁餘海峯表示:“智慧城市有多種不同的維度,而智慧能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把分佈式的、可商用的能源連接起來,才能創造更大的業務價值。遠景致力於從點到面,去推動交通、醫療、安全、樓宇、園區管理,從而推進智慧城市真正落地。”

目前,遠景已經在樓宇、園區、航空港等項目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項目都運行在遠景的EnOS™ 智能物聯操作系統之上,使遠景具備了交響樂團指揮一樣的城市能源管理能力。

遠景的樓宇分佈式儲能目前已在全國擁有20多個運行站點,覆蓋40多棟商業樓宇,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通過在“谷時充電、峯時放電”的方式,與業主分享電價“峯谷差”帶來的收益。除了提供削峯填谷的價值以外,儲能還爲客戶提供需量管理、電力輔助服務的功能。

值得一提,還有遠景集團與微軟及上海臨港集團所達成的相關合作。

遠景爲微軟北京大樓提供智慧樓宇解決方案

遠景集團已與微軟開展包括智慧儲能系統和能源智能管理在內的相關合作,在微軟北京、上海辦公所在地的園區內部署智慧儲能系統,幫助降低大樓基礎電費,實現峯谷套利的同時,滿足更多充電樁充電,爲大樓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除此之外,基於雲端的電力監控和圖形可視化展示,遠景爲微軟提供精準用能管理服務,提高大樓能源管理效率,爲樓宇未來“源-儲-網-荷”智慧協同打好數字化基礎。

在今年4月,遠景還與上海臨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基於EnOS™能源物聯操作系統,爲臨港集團提供智慧能源服務、智能樓宇管理、智慧園區管理、企業能效優化、智能充電服務、綠色智慧出行等解決方案,協同臨港一起打造“AI PARK”。

智慧城市的當務之急:解決電動車充電焦慮

在2018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遠景集團創始人兼CEO張雷就表示“電動汽車將會成爲未來能源系統自上而下的顛覆者”。目前,智慧城市面臨的最大能源挑戰就是電動車對於傳統電網的衝擊,而這一挑戰也可以通過樓宇分佈式儲能來化解。

在傳統能源結構下,電動車扎堆充電會給電網帶來很大的負荷衝擊。原本的能源體系導致樓宇在建設初期沒有考慮到大規模變壓器容量,住宅快充就發展不起來。因此,綠色智慧能源城市在使用清潔能源的同時,還要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連接能源終端,協同起來。

 “目前大多公共區域提供的都是電動車慢充服務,且充電樁配比不足都帶來了電動車主的焦慮。如果擴大充電樁比例,由慢充改爲快充,峯值充電所帶來的短期高負荷則會爲樓宇本身的變壓器容量造成衝擊。”在風能展上,遠景的工作人員向參展觀衆們解釋道。

而樓宇分佈式儲能則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最佳解決方案。它通過對能量的吸收、存儲及釋放,優化樓宇用戶的用能收益,解決電動汽車所帶來的負荷挑戰,並高效管理設備之間的能源流動,確保樓宇用戶的供電安全。

“未來智慧城市的重點,不只在於傳感技術與裝置的布建,更在於當能源、樓宇、公衆場所、交通、市政服務、安全管理等領域已經‘傳感化’後,下一步如何讓這些領域智能地協同起來,從而達到最大的優化,進入真正的Smart City。”餘海峯補充道。(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趙宇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