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這樣的唐嫣你還敢娶?

在經歷了《亂世佳人》《X女特工》《克拉戀人》《錦繡未央》《歸去來》之後,美糖終於和羅晉結婚官宣,一個說餘生多指教,一個說嫁給了愛情,真的是幾乎所有人千呼萬喚“盼來”修成正果的情侶了。而《錦繡未央》更是二人的經典之作,大結局播出時微博霸屏程度不亞於這次官宣!

沒錯,根據我們以往的套路,捧完現實版男女主就要爲大家揭露劇中男女主的廬山真面目(這次主要是女主)!咳咳,李未央原型“千古一後”馮氏馬上絢麗登場!

要說馮太后的傳奇程度恐怕歷史上只有一位女政治家可以匹敵――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給予馮太后如此之高的評價,是由於她權傾朝野?不,前幾期提過的陸令萱也曾大權在握。那是由於她垂簾聽政?更不是,呂雉、羋八子、慈禧...哪一個不是在垂簾聽政的道路上赫赫有名?何況據不完全統計,臨朝女主不下40人!可見單單一個垂簾聽政可以再寫至少四十部《錦繡##》,那麼馮太后究竟有何能耐讓她獲此尊榮呢,還要從馮氏亦正亦邪的“錦鯉人生”說起!

若單從馮太后的背景來看,其祖父馮跋是北燕的開國國君,若非北魏滅了北燕,她就是一位妥妥的公主!然而天不遂人願,馮太后的王子父親被太武帝拓跋燾下令誅殺,年幼的馮氏逃過一劫,沒入宮中爲婢,按理說亡國亡家的女兒在宮中能過什麼日子?多半是極盡羞辱殘喘於世,可偏偏,馮氏就像小說中的女主,凡事一碰上她便自帶傳奇色彩。在諾大的皇宮中,姑母左昭儀起了惻隱之心,將她收入宮中教養,避免了苦役。

另一邊,一個被太武帝言“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最可能成爲皇帝的人――太武帝長孫拓跋濬,正以世嫡皇孫的身份被老皇帝培養着。不過在北魏這個以謀反著稱的國家裏,繼承者們能順利活着便不容易。先是中常侍宗愛殺了太武帝,又祕密處死了東平王拓跋翰,擁立太武帝之子南安王拓跋餘登帝。而後拓跋餘龍椅還沒坐熱,宗愛又中邪般將這位新君也殺了,皇位空懸,拓跋濬這才即位,稱文成帝。有祖父和皇叔的前車之鑑,拓跋濬一即位就賜死宗愛,成功避免了悲劇重演,錦鯉馮氏也正式充入他的後宮爲貴人。這時,拓跋濬才十三歲,馮氏也不過十一歲,天真聰穎的馮氏自然深得拓跋喜歡。按照北魏習俗,妃嬪若想封后需手鑄金人,一可用來占卜、寓意吉祥,二是拓跋濬和社會上下皆重視佛法,以金像視作信仰。馮氏十四歲時,親手鑄成金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之事,入主後宮。

成爲皇后的馮氏與拓跋濬是少有的帝后情深,沒有子嗣的馮氏將太子拓跋弘視爲親子般扶養,拓跋濬理政也處處不避馮氏,琴瑟和諧。公元465年,僅二十五歲的拓跋濬逝世,馮氏幾乎要陪着葬身火海,滿朝大臣爲之敬服,馮氏的朝野地位由此奠定。

大難不死的馮氏脫胎換骨,她扶着12歲的養子拓跋弘即位,稱獻文帝,自己被尊爲皇太后。幼帝登基,亂臣賊子又開始策劃謀反,466年,馮太后一聲令下斬殺妄圖不軌的宰相乙渾,夷三族。直接宣佈臨朝,代掌國事,僅“聽政”十八個月便將防止母系專權這一規矩徹底土崩瓦解,還解除了五個皇叔的兵權轉交給兄長馮煕,然後穩穩當當握着大權“還政”獻文帝。

自己退居二線之時,馮太后也沒忘記前朝事務,她的消息網如同雷達一般,與皇帝同步得知朝事,比皇帝更有權利打理政事,可謂權傾朝野。直到獻文帝生子拓跋宏,馮太后才決定停止臨朝,轉而扶養皇孫,開啓了扶持新一代小皇帝之路。

獻文帝雖然聰慧,但一心沉迷玄學道法,並不喜理會朝事,厭倦國政。馮太后再次出山,施壓讓獻文帝禪位,再成功推一手養大的拓跋宏爲孝文帝。此時,太上皇獻文帝18歲,而孝文帝僅5歲,獻文帝和馮太后皆以扶持幼帝爲由,分庭抗禮,直至獻文帝離奇死於永安殿,馮太后又一次臨朝親政,權傾朝野。只是這次,她和孝文帝配合的十分默契,祖孫和睦之狀令人咋舌。

已成太皇太后的馮氏帶小皇帝參與政事,親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和《皇誥》18篇,爲小皇帝樹立學習規範,言傳身教培養一代明君。生活上,馮太后倡行節約,取消貢鷹慣例,穿戴簡單,膳食精簡至原來的十分之一;政治上,馮太后施行“太和改制”,嚴懲貪官污吏,施均田制和基層政治改革,要知道馮氏之前,北魏官員是沒有薪俸的,所以貪污比較嚴重,是馮氏徹底革除了這一弊政;民事上,馮太后親自帶孝文帝巡遊,關心百姓疾苦,減免賦稅勞役,深得百姓愛戴。而馮太后逝世時,雖留有“務行儉約”的遺旨,但孝文帝爲其舉行葬禮規格堪比國君,甚至守孝三年。

牀闈內閣

馮太后的功績不假,但不可忽視的是她穩操大權的手段,如牀闈內閣。

文成帝崩逝時馮氏僅二十四歲,正是大好年華,北魏又是少數民族治理的國家,民風開放,馮太后便開始養了“男寵”,只是這種“男寵”十分“得力”。馮太后選人不但要相貌英俊,更重要的是才幹出衆,她將這些男寵中才學過人者紛紛推至高位,一方面助皇帝理政,更多的是制衡皇權,並從這些男寵口中得知朝廷一切動向,運籌帷幄。毅然如參議院一般在自己的寢宮之中開設了“牀闈內閣”,所以馮太后精明決斷的背後,離不開的是一羣得力男人。萬幸的是,無論在男寵亦或是使用宦官方面,馮太后都十分清醒,她只是合理的將這些人放在了合適的位置爲自己做事,絕不傷及國運,也絕不被宦官左右專權。如面首之一的李衝,輔佐馮太后臨朝極盡心力,馮氏死後又對孝文帝忠心耿耿,與孝文帝情義莫二。還有南齊的驍騎將軍劉纘,出使北魏時與馮太后互相傾心,竟換來了兩國的數載和平,史約“纘屢奉使至魏,馮太后遂私幸之。自此歲使往來,疆場無事。”雖然荒唐至極,但牀闈內閣確是馮太后在政事上遊刃有餘的助力。

獻文帝退位真相竟是馮太后爲“男寵”報仇

馮太后願意追尋自己的情感慰籍並不代表滿朝文武就接受她的這種行徑,北魏再怎麼開放,也不會買賬太后的出軌。尤其是獻文帝,直指太后“淫亂後宮”,找藉口殺了太后的第一位男寵李弈,並重用陷害李弈的大臣,徹底惹惱了馮氏。馮氏本就手握大權,她重整旗鼓直逼獻文帝禪位太子,再度臨朝稱制。自此,馮太后更加肆無忌憚,她的男寵絡繹不絕,滿朝也沒人敢明指。獻文帝最後離奇斃亡也和馮氏相關,《資治通鑑》中有文直言不諱的說“魏馮太后內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顯祖,密行鴆毒”,表示獻文帝是馮太后下了鴆毒而死。

孝文帝竟有可能是馮太后與男寵所生?

歷史上還有一大令人匪夷所思的時間線便是馮太后、獻文帝、孝文帝三個人的年齡,馮太后比孝文帝大二十六歲,而獻文帝僅比孝文帝大十三歲,若是孝文帝母妃在獻文帝十二歲時便遇喜,實在讓人難以信服,而馮太后也斷不可能讓其他人的孩子在眼皮底下登了帝位。

所以近代許多學者推斷,孝文帝極有可能是馮太后與當時的男寵們所生,並以權利逼迫獻文帝認子,爲求保命,獻文帝只得應允。至於馮太后在孝文帝初登基時疑似不喜,曾寒冬臘月將孝文帝禁閉三天不給粒米,也是爲了堵上宮中傳孝文帝乃太后私生子的傳言,這也解釋了孝文帝對這件事完全不介懷,還十分孝順馮太后。

孝文帝對於“殺父殺母”仇人極盡順從孝道

對比孝文帝和獻文帝兩位皇帝,獻文帝面對嫡母養男寵的行徑極其不滿,殺李弈而後快,可孝文帝卻彷彿充耳不聞,甚至娶祖母(馮太后)的侄女馮妙蓮爲後,皇后出軌後還不廢后,只爲維護馮氏的面子。這件事本身就十分邪門,同時,獻文帝離奇死於宮中,乃殺父之仇,史記孝文帝生母爲李氏,按北魏習俗太子生母應被賜死,而馮太后賜死的不僅李氏,還包括李氏全族,大有斬草除根的意思。可孝文帝仍是十分鎮定,依舊事事聽從馮太后,馮太后死後孝文帝整日哭泣不已,陵寢也計劃建在馮氏陵寢附近。

祖母淫亂充耳不聞;殺父殺母之仇不顯悲傷;母系全族被滅視若無睹;甘頂綠帽子也要維護祖母顏面;祖母逝去一代君王整日啼哭...這些事加起來若非祖母纔是“親母”便只能是孝文帝中了邪、被馮太后下了蠱。世祖文成帝怕是要被氣的從棺材板裏跳出來!

不過說到底,馮太后依舊是一位“利大於弊”的太后,她的那些行徑比起她執掌北魏政權二十多年多年所創下的功績來說“無傷大雅”,不管是政治上還是生活上,“千古一後”這個稱謂都實至名歸。她的一生堪稱錦鯉式傳奇,不但助力了北魏兩代人的交接、實行了北魏前期的太和改革,還輔佐三代帝王,其中孝文帝更是一代明君,最終讓北魏王朝達到了空前穩定的鼎盛時期。

更多好文,敬請關注公衆號“輕說歷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