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OC共識機制會是區塊鏈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AI-POC共識機制會是區塊鏈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近日,在雅加達東南亞區塊鏈峯會上舉行了一場小型的區塊鏈技術沙龍,主題是討論區塊鏈未來的新趨勢。

其中有2個議題討論得最激烈的,一個是AI-POC共識機制,一個是人工智能結合區塊鏈技術,這兩點也是在場的區塊鏈大佬們一致看好的未來新趨勢。

筆者查閱了一下關於AI-POC的相關資料,與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值得區塊鏈行業的朋友們研究和探索。

相關資料顯示,AI-POC是由奧泰AOT人工智能區塊鏈公司創始人David Karlsberg在迪拜的區塊鏈技術大會上首次提出來的,並且他們已經將AI-POC技術應用到硅谷近段時間最火的區塊鏈項目AOT人工智能區塊鏈操作系統項目中去,這應該也是AI-POC技術第一次被實踐和使用。

大家知道PoW是工作量證明,比特幣採用的就是POW機制,而這個機制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消耗很多資源來維護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和穩定。後來就有人提出並創造了POS機制,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試圖解決POW機制中大量資源被浪費的情況。這種機制通過計算你持有佔總幣數的百分比,包括你佔有幣數的時間來決定記賬權,但是此種機制也有個痛點無法解決,那就是當你擁有的幣越多,有記賬權的概率就越大,最後記賬權會越來越集中。

由於POW和POS機制存在的弊端,於是就有了AI-POC共識機制的誕生,AI-PoC(articel intelligence-Proof of Capacity)即AI容量證明共識機制。

AI-POC 技術概述

包括三個部分:

1:人工智能深度學習;

2:硬盤空間裏的測繪(plotting);

3:背後真正的挖礦過程;

根據你的硬盤空間的大小,需要花費數天或者數週的時間才能生成你獨特的測繪(plot)文件。測繪 Plotting 使用的是一種很慢的哈希函數,名叫Shabal ,它和比特幣使用的 SHA-256 哈希函數不同。因爲 Shabal 哈希非常難計算,我們需要對它進行“預計算”(precompute),然後把結果存儲在硬盤空間裏。這個過程就叫做測繪,Plotting 。

Plotting:當你在 Plotting 的時候,也就是爲你的硬盤空間創建 plot 文件,你同時會創建一個叫做nonces 的東西。nonces 是通過數據不停重複哈希產生的,這些數據包括你的賬戶 ID 等等。如果你爲 Plotting 分配越多的硬盤空間,那麼你就能存儲越多的nonces 。一個nonces 最終會包括 8192 個哈希表。這 8192 個哈希表是成對出現的,每對被稱爲 scoop 。每個 scoop 會被分配一個從 0 到 4095 的標號數字。

在挖礦過程中,你從 0 到 4095 計算每個 scoop 的標號數字。我們假設你最終算出的數字是 42 ,那麼你就要去編號爲 42 的 scoop 裏取出它裏面的數據,利用這個數據計算出一個時間,這個時間被稱爲 deadline 。重複上面的過程,直到每個 scoop 都被你計算過一遍,你再從所有計算出的 deadline 裏面,找出代表最短時間的、數值最小的那個 deadline 。這個 deadline 就代表了“自從上一個區塊被生成之後,到你生成下一個區塊之前,系統必須等待的時間長度(多少秒)。如果在這個時間長度裏面,沒有人生成下一個區塊,那麼你就獲得了生成一個區塊的權利,挖礦的獎勵也就歸你了”。

最後:

AI Proof of Capacity 對經典的 POW 工作量證明機制來說,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共識算法的嘗試。它旨在增強更多的去中心化的礦工節點,同時減少更多的電力算力資源的浪費。當然,目前這種新的共識算法已經被應用到奧泰AOT人工智能區塊鏈項目中,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加入這項技術的研究和使用,我們希望AI-POC這種全新的共識算法能將區塊鏈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