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造船周身流動的信息化血液

2009年,黃海造船完工各種船舶35艘。完成銷售收入28.32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利稅6.128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利潤5.49億元,同比增長28.87%;上交稅金突破了2億元,同比增長87.6%;出口創匯1.71億美元,同比增加3%。

是什麼推動黃海造船創造如此驕人的業績?好奇?質疑?驚訝?一種複雜的情緒催促我們走近黃海造船,瞭解業績背後的絕妙玄機。

當我們一步步的走近黃海造船時,謎團也一步步揭曉……“很簡單,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黃海造船廠總經理張燦剛告訴記者。

高瞻遠矚 苦練內功

從2004年開始,黃海造船開始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夯實了船舶建造的基礎設施。同時,注重引進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和管理軟件。這些軟件的引進和開發應用,提高了公司對客滾船,重吊船,水泥運輸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研發和建造水平,提升了公司船舶建造的速度和質量,對公司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貯備了各方面的保障。

“但是,比較客觀地講,目前國內地方中小造船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對比國家兩大船舶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比較低的。由於資金、技術的限制,使用PLM系統進行研發,對整個企業的設計,生產,檢驗,售後服務各個環節進行管控有一定的困難。黃海造船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張燦剛告訴記者。

爲了能在國際船舶建造市場爭得一席之地,黃海造船領導層意識到,必須努力提高我們的研發和管理能力,以應對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新的圖層保護標準等系列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範的實施,滿足對船型開發與設計、建造技術提出新的要求。於是,2007年,黃海造船與國內著名的PLM(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產品供應商山大華天軟件合作,共同承擔了“面向行業的可定製PLM系統”國家863課題。

面向船舶行業的PLM系統

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針對船舶行業加入了船舶檢驗管理、售後管理、船舶行業CAD滬東EFSHD、申博SB3DS的集成、船舶圖紙送審管理、圖紙交付管理等特有功能。據黃海造船總經濟師周安昌介紹,這些功能都很好的體現了船舶產品安全要求高、產品複雜、跨企業的協同等特點。“如果推廣到整個船舶行業的話,將會推動地方中小造船企業的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個臺階。”周安昌說。

船舶產品的設計生產特點是:並行化,邊設計邊生產,造船企業、船東、設計院、外協廠家和船級社多方協同。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根據船舶邊設計邊生產的並行化特點,建立了分階段的產品結構,每個階段包含所有的專業數據,產品數據貫穿整個生命週期,實現了信息共享,消除了不同協作單位和部門、不同專業之間的信息孤島,生命週期上游部門和下游部門之間形成了邊設計邊生產的並行化工作模式。與原來傳統的工作方式相比,數據集成度高,信息共享,保證了一致性,同時多方協同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船舶是高價值、涉及多學科、單件生產、設計生產週期長的複雜產品,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爲新技術的應用和船東需求的變化,導致整個船舶項目延期的情況。“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可以支持船舶全生命週期的項目管理,固化和規範船舶建造工程業務及流程,實現邊設計邊生產的項目組織方式,將產品信息在船東、船舶設計院、船廠、船級社、供應商等多方單位之間不斷傳遞、處理並反饋,實現自需求分析、方案設計、詳細設計、生產設計、施工設計、物料計劃、物料集配、生產製造全過程的計劃、管理與監控,支持相互之間的並行和協同工作。”周安昌進入系統向記者介紹道。

“原先計劃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經驗,現場指揮,當項目複雜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出現管理失控的情況,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能幫助管理人員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並監督執行,通過協調資源或者調整任務之間的前後關係的方式,控制項目的進度,保證按時完成。同時能將管理人員的經驗積累起來,形成企業的知識財富,穩步增強企業的項目管理能力,對船舶的按時交付有重要意義。”談及PLM系統的優勢兩位老總讚歎不已。

真正的全生命週期

目前,業內普遍使用的PLM系統只能管理到設計和生產,不能真正覆蓋包括方案、設計、生產、檢驗、交付、使用維修在內的產品全生命週期,但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不但能管理方案、設計、生產,還向船舶產品生命週期全過程擴展,管理了檢驗、交付、維護維修等生命週期階段,實現了設計的虛擬船舶到製造實際船舶的一體化管理,真正實現了產品生命週期數據管理。同時,設計信息指導完工產品的維護維修,實現了設計數據的全生命週期可得可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數據的效用;完工船舶的使用、維修數據可以反饋回船舶企業,指導企業改進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黃海造船PLM全生命週期系統除了對產品生命週期數據和過程的管理之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直接幫助。系統提供報表和儀表盤功能、船舶管理中心等。前者以圖和表的形式對各類零部件、標準件、手冊和問題的利用率、數量等進行統計,同時對問題、維護、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後者對所有船舶項目的檢驗、計劃、問題、圖紙送審、船舶交付、維修、變更等進行統計分析,爲領導的決策提供最新的數據和第一手的資料。

聯合科研 互利共贏

黃海造船PLM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採取軟件公司、船廠聯合科研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在此課題中,黃海造船提供了應用需求及實施環境,通過該項目的投入,構建了支持先進造船模式的協同集成管理平臺。華天軟件利用其軟件開發、實施、市場上的優勢,充當了科研成果轉化的橋樑。雙方組建了有4名博士、6名碩士和十幾名本科研究人員組成聯合科研隊伍,展開聯合科研攻關,從理論到應用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對提高項目的學術水準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保障。

目前,黃海造船質量管理處、項目組、結構分廠、管裝分廠、機裝分廠、塗裝分廠、內裝分廠、造船新廠等各部門實施了檢驗對象管理、檢驗狀態管理、檢驗調度管理、檢驗報表管理等功能,經過用戶測試、試運行,各部門已正常運行3個多月。目前,GL船級社船舶的報驗都在PLM系統中進行,檢驗員通過系統進行報驗,質量管理處實時獲取檢驗信息,對檢驗進行調度,及時公佈檢驗問題、檢驗結論,使相關人員實時瞭解各艘船的檢驗信息,提高檢驗質量和效率;同時系統可以統計較準確的檢驗通過率,爲領導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在生產設計處、技術開發處船體組、輪機組、舾裝組、電氣組進行PDM用戶測試,重點實施權限管理、船舶結構管理、各設計階段文檔管理、圖紙送退審管理等;在項目組、生產指揮中心進行項目管理用戶測試,重點實施項目計劃模板管理、項目任務分解、項目進度監控與跟蹤等功能。“船舶檢驗,設計數據設計文檔管理和項目管理的功能是我們在近期要下大力氣完成的工作。”張燦剛介紹道。

信息化工作是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的開路先鋒。中國造船要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要走的路很長,要做的事情很多。依靠信息化管理是我國造船業快速趕超的捷徑。採訪的最後,張燦剛信心滿滿地說:“我們相信,通過雙方的密切合作,這個項目必將促進黃海造船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信息化,爲黃海造船帶來顯著的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爲我們在2010年完成銷售收入40億元提供堅實的技術和管理保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