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協議學習筆記-----IP協議與傳輸協議

歡迎參考閱讀,作者水平有限,如有幫助,不幸榮光

1.What’s a protocol? protocols define format, order of messages sent and received among network entities, and actions taken on message transmission, receipt.
------------------------------------------------------------
2.Q:(如何連接到互聯網) How to connect end systems to edge router? * residential access nets (個人路由連接) * institutional access networks (school, company)(通過學校,公司這類集體所有的網絡系統接入互聯網) * mobile access networks (移動化聯網方式接入) ----------------------------------------------------------
3.Network basics – packets (互聯網基礎---數據包概念)  packets:當一次性發送大量數據時,比如10GB,發送前就會把數據分成大小不等數據包,分次發送。 ---------------------------------------------------------
4.(通信)包交換技術: packet-switching: hosts break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s into packets 。主機把應用層數據分成數據包進行發送。 這裏會考一個計算題,簡單的除法運算,問你數據傳遞完畢花費的時間。原文截圖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81109093209100.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M3MDQwMTcz,size_16,color_FFFFFF,t_70)

5.queuing and loss: 第一,多個主機(可以理解爲計算機,手機這些設備)把數據發送到路由器後,來自不同主機的數據包(packet)需要像排隊一樣形成一個隊列,然後由路由器再進行數據轉發;第二,上面這種發送方式,當隊列空間被佔滿了,然而主機還在發送數據給路由器,就會發生數據包丟失。
6.第三小節總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解釋:(參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flowingflying/article/details/50518631)
(1)什麼是因特網:粗略的說法,認爲INTERNET是由於許多小的網絡(子網)互聯而成的一個邏輯網,每個子網中連接着若干臺計算機(主機)。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資源爲目的,基於一些共同的協議,並通過許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聯網而成,它是一個信息資源和資源共享的集合。
(2)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3)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ISP POP 連接到 Internet 交換點 (IXP),不同的 ISP 在 IXP 匯聚,從而接入對方的網絡並交換信息。通過 IXP 和私有對等連接互連的網絡共同組成了 Internet 主幹。
(4)POP:point-of-present。計算機和企業網絡通過出現點(POP)連接到ISP,POP位於ISP網絡的邊緣,僅爲特定地域提供服務。POP能夠爲多個最終用戶提供本地接入點和身份驗證(密碼控制).


7.第四節:互聯網數據傳輸中的丟包和時間延遲問題
(1)P41 頁講解了延時時長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這個公式需要理解和記憶。
d nodal = d proc + d queue + d trans + d prop
(2)ThroughPut: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對網絡、設備、端口、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字節、分組等測量)。

第五節:IP協議
重點參考圖片: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10.每一層所使用的硬件設備
<參考網址:交換機與路由器區別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505/477755.html,
路由器(router):屬於網絡層,主要功能是在因特網中確定數據接收對象,也就是找到收信人地址,比交換機功能複雜;
交換機(switch):屬於鏈路層(DataLink),主要功能是完成臨近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絡的ID號(即IP地址加上端口號)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件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爲協議地址或者網絡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絡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中繼器(RP repeater)是連接網絡線路的一種裝置,常用於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物理信號的雙向轉發工作。中繼器主要完成物理層的功能,負責在兩個節點的物理層上按位傳遞信息,完成信號的複製、調整和放大功能,以此來延長網絡的長度。由於存在損耗,在線路上傳輸的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會導致接收錯誤。中繼器就是爲解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它完成物理線路的連接,對衰減的信號進行放大,保持與原數據相同。一般情況下,中繼器的兩端連接的是相同的媒體,但有的中繼器也可以完成不同媒體的轉接工作。
本節小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歡迎參考閱讀,作者水平有限,如有幫助,不幸榮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