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詩與遠方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代表作,是一本經典的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小說。

其實我是帶着很大期待閱讀此書的,本以爲會讀到一個驚奇的故事,或者文末有一個巨大的反轉等着我。但是到最後故事也平淡的結束了。

作者筆下的男主角思特里克蘭德本是一個體面的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爲了追求繪畫夢想,人到中年拋妻棄子,到巴黎求學。期間自己過的日子貧苦潦倒不說,還做了很多混球事,傷害了很多關心幫助他的朋友。最後流落在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同居,與世隔絕作畫,直至病逝。當然他的作品“不出意外”的大獲成功。

故事其實比較簡單,沒有太多曲折,以文中“我”的視角,拼接出男主的人生軌跡。中間穿插了一些對於諸如男女關係、人性善惡美醜、理想與現實的思考和感悟。

最後到頭來就是一個選擇題唄,月亮還是六便士?詩還是遠方?

這個問題先按下不表,生活中有沒有追月亮的人,或者放寬點要求,願意擡頭看看星星的人有沒有?

當然有!

本科有位同學,自己的愛好是電影學,於是在本科期間她完成了從電子,到會計,再到考研北影的歷程。我不知道最後她能否圓夢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很佩服這個追逐的過程。每一次選擇的關口都是捫心自問的拷問,每一點成績的背後都是咬緊牙關的堅持,每一次挫折的遭遇都有自我否定的苦惱。跟着人羣走簡單,自己趟路難,獨自一人走夜路更是難上加難。我沒有勇氣走這樣的路,但是我有祝福,我希望我的同學無論前方道路如何,堅持初心,跟着感覺走也是一種策略。

對我來說,很難做出這種策略選擇,源於對不確定性的心存恐懼。我想我會盡一切可能消除這些潛在的不確定性。平庸着,但也有自己的小確幸。我期待的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的確定性滿足。收益一般,卻也可控可期。但意味着一旦秉承這種觀念,也就喪失了意外帶來的驚喜。

翻回頭,我們再看這個選擇題,我以爲可以衍生出三個階段的問題。

第一是能否找到自己的六便士和月亮

六便士我覺得好理解,七情六慾,五穀雜糧,人活一世,總得腳踩着地活吧。自己的月亮就要下一番功夫認清了。到底想要什麼,要到什麼程度滿足,這個問題會伴隨閱歷的增長,有諸多變化。個體會越來越瞭解自己的初心,正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越活越明白,人就沒白來一遭;越活越糊塗,就比較可惜了。

第二是願不願意擡頭的問題

明白了屬於自己的六便士和月亮,接下來就是願意擡頭看不看的問題。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部分人都不得不盯着自己的六便士,注意着腳下的路。因爲聰明人太多了,路又太窄,稍有不慎就會掉隊。書讀的越多,看似選擇增多,實則煩惱也越多。膨脹的野心和現實的窘迫,利弊的揣測和得失的權衡,自己所屬的位置何其難找準啊。此番囧樣,還有那份擡頭探月,坐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悠然嗎?

第三是最後路怎麼走

六便士和月亮,最終選哪個,每個人都會做最終的選擇。無關對錯,月亮有月光的迷人,六便士也有握在手裏的踏實。六便士和月亮也不曾對立,有了一定物質基礎,再追求精神理想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畢竟像小說裏的人物那樣,完全不屑物質的人也是鳳毛菱角。作爲俗人,能認清自己已經很難了,不妨簡單點,先從瞭解自己做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