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揵第三

本篇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法,主要论述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君臣素有“远而亲,近而疏”的奇妙关系,策士臣子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谋略,就必须与君主拉拢关系。鬼谷子的“内揵术”,不仅是取宠之法,更是制君之术。“内揵术”是策士臣子们取宠见用、“驾驭”君主的不二法门。
《鬼谷子》说:“内者,进说辞也; 揵者,揵所谋也。”“内”,即入内,又通“纳”,就是进谏游说之词。“揵”,即纳谏,就是坚持谋略。“内”侧重于言辞技巧,“揵”侧重于游说的效果。“内”与“揵”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内揵术”应遵循“得其情,乃制其事”的原则,策士游说君主,首先要得到君主的欢心;策士游说君主的难题,以实现自己的抱负。鬼谷子认为,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应该顺应君主心意,投其所好,迎合君心,这是游说成功的先决条件。
策士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则应进一步运用权术谋略去“驾驭”君主,代君主决策。鬼谷子还告诉我们,遇见可以凭依的君主,可以帮他整理朝政,治理民众,谋划那些合乎君主心意的决策;若遇到不可凭依的君主,就用权谋之术应付他,再设法离去。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坚持,也可以放弃,可以进退自如。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二疏,就之不要,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求;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闻,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译文】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相距甚远却很亲密,有的近在咫尺却很疏远;有的投奔而来反而得不到起用,有的离开了以后却被四处诰求;有的天天都出现在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有的只是君主遥闻其名,便被君主日夜思念。这些都是由于君臣之间内心相知的程度不同所致,本源于平素的交结。有的靠道德相连结。有的靠朋党相连结,有的靠钱物相连结,有的靠美色相连结。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善于迎合其意,那么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亲近君主就能亲近,想疏远君主就能疏远,想投奔就能投奔,想离去就能离去,想被征召就能征召,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涂钱可以相互招引一样,可以把君主吸引得无间无隙,这样就可以在宫廷中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