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少兒編程,三分鐘,爲孩子的未來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的觀點:“當孩子學會編程,就會開始思考世界上的一切過程。”他是一位兒童編程的倡導者。

 

 

喬布斯在生前接受的一次採訪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爲它教你如何思考。”

 

面對成功人士說過的話我們總是容易接受,但事關孩子的教育,我們必須清楚少兒編程到底對孩子有什麼作用,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少兒編程來代替原來傳統的興趣班。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少兒編程是如何塑造孩子思維的,或許各位家長能從這裏看到一些答案。

 

1.分解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將複雜、龐大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分別解決的思維路徑。

 

就拿做飯舉個例子,這個動作可以分解成“買菜”“洗菜”“做菜”三個任務來分別解決,而其實每一個小任務又可以進一步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務來解決。層層遞進下來將每一個小任務都解決好了以後,“做飯”這個問題也就可以輕鬆解決了。

 

2.框架思維

分解問題之後,就是單獨檢視、思考每一個小問題,搜索解決方案。

 

我們把第一個步驟裏分解的問題總結起來,搭建成一個框架,再往裏頭裝東西。用做飯舉例,我們要把三個任務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再去制定每一個任務裏的行動細節,避免疏漏,提高解決效率。

 

3.抽象思維

完成框架的搭建後,接下來需要聚焦幾個節點,忽略小細節,形成解決思路。

 

我們得學會斷舍離,剖出問題的核心,將沒有必要的細節模糊化、刪除掉,減少浪費,拉高效率。

 

4.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一樣也是一種思維方式。還用做飯來舉例子。今天家裏要來客人,我們會在做飯之前根據客人的口味選擇今天的菜式。然後問題來了,需要買哪些材料?材料要怎麼處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方案的。

 

而這些解決方案對於不從事計算機行業的普通人來說,用另外一個說法更好理解——社會經驗。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能夠無意中運用科學思維解釋身邊的現象,解決身邊的問題。簡單來說,編程其實就是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目標的過程。

 

 

從教育層面上來說,小朋友們面對時代的變遷,他只有一點一點的掌握新型的思考方式,最後才能以平常心面對AI時代的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