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消失之後,赤道將再無雪峯

“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峯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峯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 海明威 《乞力馬紮羅的雪》

海明威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說:

《乞力馬紮羅的雪》。

讓全世界開始嚮往這座矗立在

赤道附近的雪峯——乞力馬紮羅

赤道的日光灑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上,

閃耀着白色的光芒,

白得讓人難以置信。

而乞力馬紮羅,

在斯瓦希里語裏的意思即爲“明亮的山巒”

其實就是在你還無法想象它什麼樣子的時候,

它就已經開始在離我們而去,

像很多非洲的瀕危動植物一樣。

它現在是赤道上最後一座雪峯,

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標註爲

最後一個消失的赤道雪峯


3000萬年前,

被譽爲“地球傷疤”的

東非大裂谷誕生,

1000萬年前,

沿着東非大裂谷的斷裂線,

出現大量強烈的火山活動,

隨着火山的噴發,

75萬年前,

大量的熔岩終於堆覆成了現在的乞力馬紮羅。

乞力馬紮羅,

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

是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分水嶺。

19世紀末

它還在肯尼亞版圖內,

後來因爲德國威廉國王過生日,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便將它作爲壽禮送給了德國。

(肯尼亞當時是英國殖民地)

於是乞力馬紮羅併入到了當時德國殖民地

坦桑尼亞

乞力馬紮羅的高度爲5895米,

非洲最高峯

在七大洲最高峯中排行第四。

由於其難度並不是太高,

所以成爲大多數登山愛好者的入門對象。

1889年

德國地理學家漢斯·邁爾

首次登上了乞力馬紮羅的基博峯,

用攝像機將山頂的冰川呈現給了全世界。

由此開始,

乞力馬紮羅開始逐漸受到人們關注,

直到現在,

雖然登頂的成功率只有30%~40%

但是依舊每年有近10,000人登頂。


也許你已經計劃着要挑戰它,

那麼你的第一步就是先來到非洲大地上。

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

還停留在貧窮,落後,第三世界等觀念上。

但其實正因爲這裏的“落後”

幫我們保留住了最珍貴的東西。

這裏有最多的big five,

這裏有最稀有的植物,

這裏似乎保存着我們遺落的很多東西。

big five指的是非洲五霸:非洲獅,非洲象,非洲獵豹,非洲水牛以及黑犀牛。

 





從國內到非洲的航班有很多,

基本都是先到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

這裏可以辦落地籤(50美元),

但是這裏確實對於外國人不太友好,

尤其是不懂英語的中國人,

工作人員賺點外快爲難國人的事情時有發生,

所以最好提前在網上辦簽證。

達累斯薩拉姆

是坦桑尼亞的經濟中心

相當於我們的上海。

在即將到達坦桑尼亞的時候,

你可以在飛機上看到這個

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國家之一的樣子。

至於他們到底幸不幸福,

其實都不是我們說的算,

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挺幸福的。


雖然達累斯薩拉姆的市區,

被中國建築工人裝飾的現代化了很多,

但是細看每條街道,

纔是它真正的模樣。


達累斯薩拉姆距離乞力馬紮羅大約400多公里,

沒有火車,沒有高鐵,也不建議租車,

最好的方式是從達累斯薩拉姆直接轉機

乞力馬紮羅國際機場

在機場你就可以看到巍峨的乞力馬紮羅,

雖然比珠峯矮近3,000米,

但是也許是因爲周圍沒有什麼高的建築或者山丘,

總覺得它直插雲霄,高不可攀。

它頭頂的白帽子,

在赤道之光的照耀下極其耀眼。


一共有七條線路通往乞力馬紮羅的最高點,

遊客最多的是Machame線路,

其次是Marangu線路,

剩下五條線路各有各的優點,

想要挑戰難度的會選擇Umbwe線,

想要看最美風景的會選擇Lemosho線,

其實無論哪一條都是可以的,

畢竟登山的追求各不相同。




威士忌線是風景最好,

難度級別還可以的線路,

登頂率比較高

所以對於既想成功登頂,

又不想錯過風景的朋友,

這條線路再合適不過了。



抵達乞力馬紮羅後,

當天需要住在阿魯沙地區的酒店,

稍作安頓後聯繫一下登山公司

一般大公司比較貴,

但是比較省事,

人均需要支付2000美元,

找其他小公司會便宜些,

但基本也在1500美元左右。

可以向這些公司租用戶外裝備,

各種專業裝備應有盡有,

畢竟乞力馬紮羅登山的商業化已經很完善了。

待一切都安排穩妥了,

就可以先在當地走走逛逛,

深入瞭解一下坦桑的風俗人情。


Machame Camp(2835米)

正式登山的第一天,

是由登山公司的嚮導帶領我們從Moshi鎮,

前往Machame線路的登山起點。

一般在中午12點左右到達,

然後辦理入園手續以及稱行李,

主要是爲了保護幫我們扛東西的挑夫

每個挑夫的負重規定不可以超過20kg。

一切安排就緒後,

一般在下午3點左右開始挑戰之旅。

從登山口到營地一共11公里,

需要徒步差不多4個小時。

海拔從1800米到2835米,

基本上都可以承受得了。


 Shive Cave Camp(3750米)

第二天海拔從2835米上升到3750米,

抵達Shive Cave Camp,

路程大約5公里,用時需要4小時左右。

隨着我們往上走,

路邊的植物的樣貌也開始不斷變化。

因爲我們從溫帶森林帶,

走進了高山草甸帶

高大的植物越來越少,

開始出現成片成片的草地。

當你在夜晚起夜的時候,

會驚歎一聲,

從沒想過可以如此奢侈,

上個廁所也可以欣賞星空大片


Baranco Camp(3950米)

第三天登山的距離雖然只有7公里,

但是因爲坡度越來越陡,

海拔也越來越高,

(最高海拔可以到達4600米)

你需要在這一路上氣喘吁吁,

上氣不接下氣的行走至少4個小時。

這一天一般是最難熬的一天,

也是決定能否成功登頂的一天,

因爲高反不是鬧着玩的,

如果實在堅持不住,

必須緊急下撤

留住生命,以後纔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Karanga Camp(3930米)

經過昨天一天的適應,

高反情況基本都會得到緩解。

這一天需要翻越Baranco Wall

難度上有點大,

基本上快成攀巖了,

不過要相信嚮導會保證你的安全。

翻過這座牆,

你就會看到山上的路怎麼那麼平,

這裏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寒漠帶。



Barafu Camp(4673米)

第五天的登山路程只有4公里,

用時卻並不少,大概需要4-5小時,

這一天主要是保存體力,

爲最後一天的衝頂作準備。

登頂

第六天,目標衝頂!

需要在半夜起牀準備出發,

不僅能趕上乞力馬扎羅山上的日出,

也能夠確保白天儘快的下撤。

最後一天的登山時間有七八個小時,

雖然艱難,但是衝頂的喜悅會衝散一切。




當你在看美麗的日出的時候,

你也會看到在美麗之下,

還留着一絲倩影的乞力馬紮羅冰川,

遠遠望去,

它就像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孤獨的、絕望的、沉默的停留在那裏


專家根據過往的數據分析,

差不多到2020年,

乞力馬紮羅將失去“赤道雪峯”稱號。

所以無論是坦桑尼亞本地人,

還是登山愛好者,

都在祈禱事情會有所轉變,

以至於一個玩笑大家都當真了。

1999年4月1日,

坦桑尼亞的《非洲報》

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稱“歐盟發達國家準備出巨資

用沙石把乞力馬扎羅山擡高几百米”,

如此一來可以減緩赤道雪山的融冰現象。

“喜訊”傳來,

許多坦桑尼亞人歡騰雀躍。

然而,第二天,

報紙卻把事情緣由捅破,

原來4月1日是“愚人節”


總有一天,

乞力馬紮羅的雪

將只記錄在海明威的書上。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

也不過是走近去瞧瞧,

然後記錄在我們的腦海裏。

--- End ---

需要轉載可以私信瞭解轉載規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