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電視基礎篇

    首先要確定一個事情,衛星信號接收是灰色的。當地廣電如果查的嚴,那就勸各位童鞋洗洗睡吧,比如大連。

    燒星已經是一個很沒落的活動了,現在就只有幾個發燒友還在堅守着,要麼是爲了高清,要麼是廣電信號沒有覆蓋,要麼跟我一樣純碎是爲了折騰。

    衛星電視信號接受器材:

1、高頻頭

2、衛星天線

3、接收器

    衛星信號根據信號的頻率分爲C波段和KU波段,4.0-8.0GHz的是C波段,12-18GHz的是KU波段。根據wave-particle duality可以知道KU波段的穿透性更強,所以一般KU波段所用的天線都比較小,俗稱爲小鍋。那顯而易見的C波段需要的天線比較大,俗稱爲大鍋。當並非是KU就佔有優勢,C波段由於頻率相對降低,它的波屬性更加明顯,衍射等特徵也明顯,所以在下雨天或者陰天雲層比較厚的情況下,C波段的雨衰比KU要低很多。當然C和KU兩者還有很多其他不同,這裏只是從wave-particle duality的角度來分析這個事情。

        衛星天線分C和KU,同樣的高頻頭也是分C和KU。有一些高手在做一鍋多星的時候,由於扇面空間受限需要在一個副焦點同時接受C和KU信號,就自創了複合頭,可以同時接受這兩者的信號。但是從筆者自身的理解來看,不是很贊同這種做法。首先一鍋多星本身對信號的衰減比較強了,然後再經過複合頭的衰減,信號接受的質量和穩定性要大打折扣。套用燒星界的一句話,單收纔是王道。

        衛星天線多大合適?C波段天線一般有1.2m、1.5m、1.8m、2.4m,甚至有逆天的3.0m,KU一般有45cm、60cm、75cm、1.2m等尺寸。尺寸比較多,筆者認爲在場地和預算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越大越好。大的天線所接收的信號又更多的餘量,在雨衰等信號衰減的情況下信號可能依舊在接收器的門限之上,可以穩定收看。燒星界也有一句話來概括天線大小的選擇:鍋大才是王道。

        對於接收器的選擇,餘地很大,主要是針對你所要收看的衛星而進行選擇。有些是需要專機,就是專門用於接受某顆星的信號,比如138的數碼天空和92.2的中九,這些都是需要專機的。這裏特別提一句,在出租房裏和一些農村看到的小的衛星天線大多數都是接收92.2的信號,我們一般戲稱它爲九妹。九妹的出現,解決了我國很多地方的電視信號問題,實現了村村通和戶戶通。還有一些就是可以用普通的機子接收了,本人選用了SR4,因爲它的擴展功能比較強大,它除了可以穩定高質量的接收衛星信號之外還可以是一臺服務器,在裝有XBMC的客戶端上收看衛星電視。這也是當初在F3和SR4之間選擇的時候,我果斷選擇了SR4的原因,可以折騰。

        從零開始學習衛星電視需要很多知識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