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前端面試題之計算機網絡

題目來自面試/筆試第一彈 —— 計算機網絡面試問題集錦

OSI與TCP/IP參考模型

參考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綜述(上)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綜述(下)

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是理論上的標準,TCP/IP參考模型是實際上的標準。

OSI模型將體系結構在功能上分爲7層,每層完成特定的網絡功能。

物理層:在物理介質上正確、透明地傳送比特流(由1、0轉化爲電流強弱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後再轉換爲1、0)。

數據鏈路層:將比特流加頭加尾構成幀,通常頭部加物理地址等信息,尾部加差錯檢測等信息。通過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實現數據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的可靠傳遞。

網絡層:

  將網絡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爲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4).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在源端與目的端之間提供可靠的透明數據傳輸,使上層服務用戶不必關係通信子網的實現細節。在協議棧中,傳輸層位於網絡層之上,傳輸層協議爲不同主機上運行的進程提供邏輯通信,而網絡層協議爲不同主機提供邏輯通信,如下圖所示。

實際上,網絡層可以看作是傳輸層的一部分,其爲傳輸層提供服務。但對於終端系統而言,網絡層對它們而言是透明的,它們知道傳輸層的存在,也就是說,在邏輯上它們認爲是傳輸層爲它們提供了端對端的通信,這也是分層思想的妙處。

5). 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是OSI模型的第五層,是用戶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負責在網絡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通信。

6).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數據的編碼,壓縮和解壓縮,數據的加密和解密

  表示層是OSI模型的第六層,它對來自應用層的命令和數據進行解釋,以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發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讀取。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爲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網絡通信服務

Http和Https的區別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

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

爲什麼TCP鏈接需要三次握手,兩次不可以麼,爲什麼?

TCP協議如何來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客戶端不斷進行請求鏈接會怎樣?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擊?

Get與POST的區別

TCP與UDP的區別

TCP的擁塞處理

從輸入網址到獲得頁面的過程

Session、Cookie 與 Application

SQL 注入

XSS 攻擊
TCP和UDP分別對應的常見應用層協議

網絡層的ARP協議工作原理

IP地址的分類

IP地址與物理地址

常見狀態碼及原因短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