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子 熱電效應: 塞貝克(seebeck )效應 帕爾貼(Peltier)效應和 湯姆遜(Thomson )效應

本文主要講述熱電效應的三個基本原理:

  • 1 塞貝克效應 seebeck effect
  • 2 帕爾貼效應 Peltier effect
  • 3 湯姆遜效應 Thomson effect
  • 4 熱點轉換效率η\eta與熱電優值ZTZT的關係

ZT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熱電優值

1. 熱電效應的三個原理

1.1 塞貝克效應

在熱電材料中,由自由電子或空穴攜帶電荷和熱量。熱電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和空穴表現的像帶電粒子的氣體,如果一個正常的(不帶電的)氣體放置在一個溫度梯度的盒體內,一端爲冷而另一端熱,則熱端的氣體分子的運動比冷端更快,更容易擴散,因此冷端分子密度很高,密度梯度將驅散分子擴散回熱端。在穩定狀態下,密度梯度的影響將完全抵消溫度梯度的影響,因此不存在分子的淨流量。如果分子帶電,冷端電荷的集聚也會產生一個排斥靜電場(電勢),將電荷推回到熱端。由溫差產生的電勢(電壓)稱爲塞貝克效應。
在這裏就是電壓和密度共同的作用與溫差作用相抵消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塞貝克效應電勢差的計算公式:
V=T1T2(SB(T)SA(T)),dTV=\int_{T_1}^{T_2}(S_B(T)-S_A(T)), {\rm d}T

其中,SASBS_A和S_B分別爲兩種材料的塞貝克係數,T爲溫度。如果SASBS_A與S_B不隨溫度變化,則上式可簡化爲:
V=(SASB)(T2T1)V=(S_A - S_B)(T_2 - T_1)

1.2 帕爾貼效應

帕爾貼發現電流會在兩種不同金屬的結合處產生加熱或冷卻。1838年, Lenz表明, 根據電流的方向,熱量可以從金屬的交匯處散去從而將水結成冰,也可以通過逆電流, 在交匯處產生熱量來融化冰。在金屬交匯處吸收或產生的熱量與電流成正比,這種現象稱爲帕爾貼效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吸收或釋放的熱量滿足一下關係:
Q=(πXπY)IQ=(\pi_X - \pi_Y)I,其中,πXπY\pi_X和 \pi_Y分別是導體X和導體Y的帕爾貼係數

1.3 湯姆遜效應
二十年後,湯姆遜發表了對塞貝克和帕爾貼效應的全面解釋, 並描述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稱爲凱爾文關係),

=×帕爾貼係數=塞貝克係數\times絕對溫度
,簡單推導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假設交匯處的電阻爲RR,則:V=IRSTV=IR \approx ST
Q=I2RπI=VI=STIQ=I^2R\approx \pi I=V I=STI
,所以 π=ST\pi = ST

這種熱力學推導導致了湯姆遜預測了第三種熱點效應,湯姆遜效應。在湯姆遜效應中,當電流流過具有溫度梯度三維材料時,熱量被吸收或者產生,熱量與電流和溫度梯度成正比,比例常數爲湯姆森係數。

JeJe表示電流密度,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的導體放出的湯姆熱爲:qT=τJeΔTqT=-\tau Je \cdot \Delta T
式中τ\tau爲湯姆遜係數,它與溫度和材料性質有關

2. ZT

Thermoelectric efficiency(η\eta)與材料品質因數(ZTZT)直接相關:

ZT值,又叫熱電優值(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它是衡量熱電材料熱電性能的指標和量度,Z是材料的熱電係數(單位是/k),有量綱,T是熱力學溫度,單位是k。ZT乘積來表示熱電性能的高低(ZT值越高,熱電性能越好)ZT值(熱電優值)怎麼換算成轉換效率?

η=ThTcTh[1+ZTavg11+ZTavg+TcTh]\eta = \frac{T_h - T_c}{T_h}\left[ \frac{\sqrt{1 + ZT_{avg}} -1 }{ \sqrt{1 + ZT_{avg}} + \frac{T_c}{T_h} }\right]

TcThT_c和T_h是冷端和熱端的溫度,Tavg=Tc+Th2T_{avg} =\frac {T_c +T_h}2, ZTavgZT_{avg}通過對TcThT_c和T_h之間所有的峯值ZTs積分獲得,在特定溫度TT下,材料的ZTZT:
ZT=α2σT/κZT=\alpha^2\sigma T / \kappa
α\alpha是Seebeck coefficient, σ\sigma是導電率, κ\kappa是材料的熱導率,κ\kappa有兩部分構成,載流子(charge-carriers κe\kappa_e)和晶格(lattice, κl\kappa_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