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敏捷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數字銀行“操作系統”!

小螞蟻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外領先銀行全力投入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最終結果是商業模式的變革。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步遞進的旅程,敏捷能力中心的打造如同建設下一代數字銀行“操作系統”,在銀行數字化之旅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1.jpg

銀行業已進入全面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轉型將從改善客戶連接的1.0時代,進入到以敏捷能力爲核心的數字化2.0時代。螞蟻金服認爲,打破過去獨立分散的系統架構,鑄造以分佈式平臺爲支撐的金融敏捷能力中心,將成爲銀行機構全面數字化轉型、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的重要引擎。

2018年11月29至30日,由《當代金融家》全媒體集團、鴻儒金融教育基金、螞蟻金服主辦的2018年(第七屆)中國中小銀行發展高峯論壇在廣州舉辦,論壇圍繞新時代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與風險防控展開,來自監管層、股份制銀行、國內城商行、農商行代表及相關機構領約300位專業人士出席峯會。


2.jpg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在演講中指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步遞進的旅程,敏捷能力中心的打造如同建設下一代數字銀行“操作系統”,在銀行數字化之旅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他解釋道,“敏捷能力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管理效率,以及服務終端、前臺創新的問題,可助力銀行不斷快速響應、探索、挖掘、引領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在全面數字化時代領先行業。”

曾經,金融行業由於對可靠性和風險管理的要求高於一般行業,而後臺修改的成本和風險較⾼,所以驅使他們會盡量選擇保持後臺系統穩定性的IT建設模式,把大量的業務邏輯(業務能力)直接部署在前臺系統中,形成厚重的前臺系統。這樣便形成業務聯繫彼此割裂的狀態,並未能很好地支撐前臺快速創新響應用戶的需求,降低了用戶體驗。

隨着IT技術的不斷髮展,曾經微服務、DevOps等技術也給出了技術上實現敏捷能力的“銀彈”。但局部的方案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全行級敏捷問題,銀行的業務部門、研發中心、數據運維中心各自都是拿着拼圖的一部分尋找方向。

峯會上,螞蟻金服結合自己的實踐,從自身的實踐總結出覆蓋技術、數據、業務多個維度的敏捷能力中心,與廣大銀行業夥伴共享,以助力各家銀行機構打造自身的“數字化操作系統”。

據介紹,數字化時代敏捷能力中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敏捷技術中心:把分佈式架構體系涉及到的研發、測試、治理、運維、風險形成完整的支持全行應用的技術平臺。除此之外還有三地五中心的災備架構、免疫架構、防禦資金安全和不斷地、主動地發現故障等。這些技術能力體現螞蟻技術敏捷中心不斷追求的在分佈式架構下的敏捷與自愈能力,將“不確定性變爲確定性”。

  • 敏捷智能中心:把數據智能計算、數據研發、數據資產有機組合形成全行統一數據平臺和金融智能應用,例如針對全行風險八大領域,構建全行級風險平臺,實現風險管理統一化、風險技術平臺化、風險數據規劃化。

  • 敏捷業務中心:沉澱分佈式架構下組件化、服務化的業務核心能力,向上提供平臺化領域服務、開放式的編程接口來幫助快速構建存貸匯、互金等各類業務產品;同時封裝了金融級分佈式架構中的技術複雜性,降低分佈式轉型的學習曲線,提升分佈式轉型速度。


3.png

縱觀銀行數字化發展歷程,數字化1.0從移動端開始,着力於改善客戶連接,提升業務觸達能力。而劉偉光分析道,到數字化2.0時代,銀行等企業機構重點在於通過分佈式架構,獲得數字化原生企業的標準技術棧能力,來建立與數字化原生企業相對標的三大核心競爭力:技術敏捷能力、數據智能驅動能力、業務敏捷能力,打造面向下一代數字化轉型的數字銀行“操作系統”。

基於這些能力,銀行可在未來的數字化3.0時代,建設多方位的生態合作新型銀行模式:對內進行業務場景接入,對外通過API Bank向企業開放、建設基於API的應用生態市場模式,構建基於金融組件化操作系統的開放生態銀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