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概要 原


前段時間翻閱了劉雲浩教授主持編寫的一本有關物聯網方面的書《物聯網導論》,對目前的物聯網整體框架有了一些感性的認知。

物聯網這個概念所涉及到的技術非常之廣,包括從感知識別的傳感器技術、終端處理的半導體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到對各種異構設備的互聯的網絡通信技術,到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挖掘等所需的數據庫、專家系統等技術,以及數據傳輸及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安全問題、應用到密碼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它涵蓋到了方方面面的技術、又需要相互的緊密結合,至今對於物聯網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物聯網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中,它提及到了物物互聯,然而當時無線網絡、硬件及傳感設備都還沒達到對應的要求,所以也不會引起什麼大的反響,但蓋茨的眼光還是讓人佩服的。


爲將計算技術拓展到整個人類生存和活動的空間,將人類的物理世界網絡化、信息化,實現物理世界與信息系統整合統一,也進一步促進現在經濟的發展要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於2006年左右推出了CPS(Cybe-Physical Systems)的研究計劃;
2009年在奧巴馬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並得到政府積極的響應,並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2009年歐盟執委會發表題爲《Internet of Things - 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的物聯網行動方案;
同年韓國通信委員會出臺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
同年日本政府IT戰略部制定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戰略《i-Japan戰略2015》;
而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和發展。2009年8月7日,前總理溫家寶在無錫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感知中國”的戰略構想,大家對傳感網和物聯網的關注度達到了一個新高。

物聯網這一概念可以說是中國人的一個發明,他整合了美國的CPS、歐盟的IoT和日本的i-Japan等概念,又不完全和它們相同。
在《物聯網導論》一書中,給出的一個定義如下: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徵。
我個人感覺比較清晰也是比較重要的是,它把物聯網分爲了4層:感知識別層、網絡構建層、管理服務層和綜合應用層。並在本書中分別對各層的概念及重要技術和應用一一作介紹(這些可作爲參考手冊翻閱,呵呵)。

感知識別層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及各種電子終端設備,網絡構建層則是把下層的數據接入互聯網,供上層服務使用,管理服務層則是在高性能計算和海量數據存儲技術的支撐下,將大規模數據高效、可靠地組織起來,爲上層行業應用提供智能的支撐平臺,而綜合應用層,那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了,在本書中就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應用實例展開了相關介紹。

本書的框架還是很非常清晰的,也使我進一步瞭解到物聯網及相關技術與應用。然物聯網還是一個不清晰的概念,所以本書也在強調他也只能霧裏看花般地談一談。但要相信他的前景,就像30年前我們看互聯網也有同樣感覺,也在爭論過到底什麼纔是互聯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