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

  • 西南联大行思录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的愿景是码出高效,码出质量。它结合作者的开发经验和架构历程,提炼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团队的集体编程经验和软件设计智慧,浓缩成为立体的编程规范和最佳实践。众所周知,现代软件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开发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不仅是编程相关的知识点,其他维度的知识点也会影响软件的最终交付质量,比如,数据库的表结构和索引设计缺陷可能带来软件的架构缺陷或性能风险;单元测试的失位导致集成测试困难;没有鉴权的漏洞代码易被黑客攻击等。所以,本手册以开发者为中心视角,划分为编程规约、异常日志、单元测试、安全规约、MySQL数据库、工程结构、设计规约七个维度,每个条目下有相应的扩展解释和说明,正例和反例,全面、立体、形象地帮助到开发者的成长和团队代码规约文化的形成。

从严格意义上讲,《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超越了Java语言本身,明确作为一名合格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本手册适合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和研发人员、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师生、求职者等阅读,希望成为大家如良师益友般的工作手册、工具字典和床头书。


  • 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Java

《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Java》作者基于自己在美国各所大学和学院讲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经验,开创了“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Howto Think Like a ComputerScientist)”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Java》正是基于这样的方法,用全新的角度、丰富的实例全面地讲解了Java语言。

全书共15章。第1章介绍了编程的基本知识,即什么是编程以及如何编程。第2章到第4章分别介绍了变量和类型、无返回值方法、条件语句和递归等基础知识;第6章到第9章分别介绍了带返回值的方法、迭代、循环、字符串和可变对象;第11章到第15章则分别介绍了对象、数组、面向对象编程等相对高级的话题。全书贯穿了一个GridWorld的程序示例,分三个部分逐步扩展,分别在第5章、第10章和第16章介绍,用以巩固前面相应各章所介绍的知识和概念。附录A介绍了Java图形编程,附录B介绍了Java中的输入输出,附录C和D分别从程序开发和调试的角度给出了有用的建议。

《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Java》适合Java的初学者和初级程序员阅读,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或培训的教程使用。通过学习《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Java》,读者不仅可以在Java方面达到初窥门径的效果,同时对于如何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编程这门技艺也会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Martin Fowler和《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另几位作者清楚揭示了重构过程,他们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所做的贡献,难以衡量。《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解释重构的原理(principles)和最佳实践方式(best practices),并指出何时何地你应该开始挖掘你的代码以求改善。《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的核心是一份完整的重构名录(catalog of refactoring),其中每一项都介绍一种经过实证的代码变换手法(code transformation)的动机和技术。某些项目如Extract Method和Move Field看起来可能很浅显,但不要掉以轻心,因为理解这类技术正是有条不紊地进行重构的关键。点击进入该书更多详细信息。


  •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主要收录的是作者对技术变革的影响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借此书让读者意识到世界正在剧烈变化,洪水就在不远处,从而早早准备出路。本书适合所有乐于思考的读者。


-  微软的梦工场

今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建立十周年,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纷纷撰文,汇成本书。他们中间,有当年的高考状元,曾经的少年班学子,有“深蓝之父”,有拥有多项专利的 “技术牛人”,有蜚声业界的著名专家,也有尚未出道的年轻学者;通过文化、人才、技术三个角度,揭示微软亚洲研究院独特的文化氛围,记述各自成长的经历,揭密诸多新技术诞生的过程;由微软人说微软自己的故事,生动、直观地介绍号称“世界上最火的实验室”以及被称为“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才群体”的真实风貌;同时,通过介绍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年的发展,抽象出一个计算机基础研究机构的成长概貌,特别是总结一个外企研究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其他研究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汇聚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人才培养、职业规划、奋斗励志以及东西方文化碰撞等方面诸多鲜活的事例,可以为读者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外企文化以及个人成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