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Linux 基本系統安裝教程( UEFI+GPT )

前提

1、需要網絡

2、需要鏡像文件 下載地址 https://www.archlinux.org/download/

3、U盤 用於製作啓動盤

使用工具 分區工具 parted fdisk cfdisk 編輯工具 vi``nano

啓動盤製作

window 下有多種方法,不再多述

推薦使用 Rufus 並使用dd模式,IOS我的是失敗的

Linux 下製作方法 是使用 dd 命令

dd bs=4M if=/path/to/archlinux.iso of=/dev/sdb status=progress && sync

dd 命令請參考: http://man.linuxde.net/dd

/dev/sdb 是你的U盤

磁盤分區

可以使用 cfdisk parted fdisk

cfdisk 是用鍵盤操作的分區工具,這個工具比較簡單,fdisk是比較難的一個了,parted是難度適中

這裏使用 parted 進行分區 parted 命令參考

https://blog.csdn.net/michaelwubo/article/details/47802877

https://blog.csdn.net/michaelwubo/article/details/47802877

使用 parted 命令 /dev/sda 是我的磁盤 也可以操作其他磁盤

# parted /dev/sda

建立GPT 分區,這一步會擦出磁盤上的數據

# mklabel gpt

如果是 BIOS 啓動 建立 MBR分區

# mklabel msdos

建立ESP分區,用於掛載efi分區(uefi模式必須要有efi分區)

# mkpart primary 2048s 301M    // 2048s 單位s表示是扇區 

我的磁盤是傳統磁盤 一個磁盤是512字節 所以 2048s = 512 * 2048 / 1024 = 1024Bytes = 1M

建立其他分區

# mkpart primary 301M 4397M  // 作爲swap 分區
# mkpart primary 4397M -1    // 作爲跟分區

-1 表示剩下所有的磁盤容量

注意:分區時注意4k對齊

設定ESP分區標誌爲boot

# set 1 boot on

查看分區情況

# print

格式化磁盤

將ESP 分區格式化爲FAT32

# mkfs.vfat -F32 /dev/sda1

將根分區格式化爲ext4

# mkfs.ext4 /dev/sda3

創建swap 分區

# mkswap /dev/sda2

激活swap分區

# swapon /dev/sda2

掛載根分區到/mnt

# mount /dev/sda3 /mnt

創建efi掛載點

# mkdir -p /mnt/boot/efi
#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安裝系統

編輯 /etc/pacman.d/mirrorlist 文件,添加中國的源(如果網速不好建議更改爲中國的源,後續會安裝很多東西都需聯網操作),自己添加的源放在最開始,優先使用

#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可添加源 以下均是國內比較快的源可添加部分可全部添加

https://mirrors.aliyun.com/archlinux/$repo/os/$arch

http://mirrors.163.com/archlinux/$repo/os/$arch

https://mirrors.shu.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cn/$repo/os/$arch

鏡像列表參考 https://www.archlinux.org/mirrors/status/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Mirrors_(%E7%AE%80%E4%BD%93%E4%B8%AD%E6%96%87)

WIFI聯網, 若是有線或虛擬機則忽略

# wifi-menu

安裝最基本的軟件包。基本的軟件包包括了系統運行所必需的所有軟件包。比如有 GNU BASH shell、文件壓縮工具、文件系統管理工具、C 語言庫、壓縮工具、Linux 內核及其模塊,類庫、系統工具、USB 設備工具、Vi 文本編輯器等等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快慢視網絡情況

生成fstab文件

在系統啓動的時候自動掛載分區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確認是否生成無誤

# nano /mnt/etc/fstab

如果在options 列有relatime 可改成noatime能夠提升性能

參考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Fstab_(%E7%AE%80%E4%BD%93%E4%B8%AD%E6%96%87)

切換到新安裝的系統

# arch-chroot /mnt

使用pacman -Sy 更新系統

安裝軟件Reflector給源排序,提取出最快的源

pacman -S reflector

備份源文件 cp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tlist.backup

通過下載速度進行排序,篩選前五位鏡像並寫入到/etc/pacman.d/mirrorlist

reflector --verbose -l 5 --sort rate --save /etc/pacman.d/mirrorlist

系統配置

設置時區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獲取時區列表 ls /usr/share/zoneinfo

設置時區 命令 ln -sf /usr/share/zoneinfo/<地區>/<城市> /etc/localtime

用 hwclock 命令設定硬件時鐘

# hwclock --systohc --utc

本地化的程序與庫若要本地化文本,都依賴 Locale, 後者明確規定地域、貨幣、時區日期的格式、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標準等等。在下面兩個文件設置:locale.gen 與 locale.conf.

/etc/locale.gen是一個僅包含註釋文檔的文本文件。指定您需要的本地化類型,只需移除對應行前面的註釋符號(#)即可,建議選擇帶UTF-8的項

# nano /etc/locale.gen
...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

接着執行locale-gen以生成locale訊息

# locale-gen

創建 locale.conf 並編輯:LANG 變量

# vi /etc/locale.conf
LANG=en_US.UTF-8

建議設置成英文,後面如果安裝了桌面在界面上更改,防止亂碼

vi 命令參考 http://man.linuxde.net/vi

設置主機名

# echo arch > /etc/hostname

添加hosts

# vi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arch.localdomain    arch

設置網絡鏈接 有線連接: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無線連接:

#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安裝引導程序

#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grub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確保ESP分區已經掛載點是/boot/efi

雙系統還需要安裝 os-prober

參考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GRUB_(%E7%AE%80%E4%BD%93%E4%B8%AD%E6%96%87)

--target 參數可以使用命令 查看 ls /mnt/usr/lib/grub

root 密碼

# passwd

添加非root用戶

# useradd -m -g users -G wheel -s /bin/bash archuser
# passwd archuser

給 archuser 提權 即允許sudo操作 安裝sudo

# pacman -S sudo

使用visudo命令,找到%wheel,並將註釋放開

# visudo

安裝完成

至此基本系統安裝完成,下一篇文章將介紹安裝桌面系統

# exit   //退出到chroot
# umount -r /dev/sda3
# umount -r /dev/sda1
# reboot

參考文章

https://blog.csdn.net/huangfuran/article/details/73733400

https://blog.csdn.net/F8qG7f9YD02Pe/article/details/78891314

https://blog.csdn.net/Yan_Chou/article/details/77821955

http://bbs.archlinuxcn.org/viewtopic.php?id=1037

https://rocka.me/article/arch-linux-kde-plasma-install-and-confi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88081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