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喜獲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多項大獎

2018年11月10-11日,中國中文信息學會2018學術年會暨理事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頒發了“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青年創新獎”以及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經過評獎辦公室和相關領域專家評審組的初審、終審、公示後,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喜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漢王青年創新獎”、“拓爾思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多項大獎。

趙軍研究員項目組完成的項目“大規模開放域文本知識獲取與應用平臺”(完成人:趙軍、劉康、何世柱、陳玉博)榮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旨在當前大數據環境下,將已有信息結構化、知識化、關聯化,構建大規模知識圖譜,進而對用戶需求進行深層語義解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查詢和推理,以滿足用戶深層次的知識需求。相關成果已在TKDE、JMLR、ACL、IJCAI、SIGIR、AAAI、EMNLP、COLING、AAAI、CIKM、WWW等高水平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1篇,論文引用次數達4300餘次,單篇引用最高達420餘次。著有專著1部、譯著1部,申請專利11項,研發了實體識別、實體鏈接、關係抽取、事件抽取等系列軟件工具,自動構建了百萬級的百科知識圖譜以及金融事件知識圖譜等知識資源,進一步研發了面向百科、金融等不同領域的知識問答系統,建立了大規模開放域文本知識獲取與應用平臺,該平臺及相關技術和系統已經在出版、金融、醫療、電商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方濱興院士和副理事長黃河燕教授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大規模開放域文本知識獲取與應用平臺”獲獎項目團隊頒獎

(左起:方濱興、何世柱、趙軍、劉康、陳玉博、黃河燕

張家俊副研究員獲得“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漢王青年創新獎”。張家俊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翻譯的相關研究工作,近年來在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如IEEE TASLP、IEEE Intelligent Systems、TACL、AAAI、IJCAI、ACL和EMNLP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在面向機器翻譯的短語與句子的語義表示和低資源機器翻譯方面做出了比較有影響的工作。他發表於2013年ACL上的工作是最先做無監督機器翻譯的相關工作之一,並且發表了第一篇“深度學習與機器翻譯”的期刊綜述文章和Springer完整章節。作爲核心人員研製的機器翻譯系統從2008年至2017年連續在國際國內機器翻譯評測IWSLT和CWMT上獲得多項任務的第一名,並且成功應用於國家部門與國際公司。此外,張家俊博士還積極參與學術服務工作,曾參與北京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ACL 2015的組織工作;在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擔任機器翻譯專委會副主任,擔任青年工作委員會執委,並且擔任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國際頂級會議AAAI、IJCAI和COLING的高級委員會委員和領域主席,參與並組織了大量的學術活動組織工作。

漢王科技總裁劉昌平和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馬少平教授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漢王青年創新獎”獲獎者頒獎。

(左1:劉昌平;左2:張家俊;右1:馬少平

王少楠助理研究員的博士論文“文本向量表示方法研究”被授予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拓爾思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王少楠博士一直致力於自然語言理解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詞彙、短語和句子的表示模型,語義分析與計算、認知語言學等,在國際一流學術會議(IJCAI、AAAI、EMNLP)和國際權威期刊 ACM TALLIP 上發表論文7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三項、軟件著作權登記一項。2017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1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

“拓爾思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獎者王少楠博士和導師宗成慶研究員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