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博客的啓示

這是學習筆記的第 1812篇文章

今天下午整理了近一年來的文章情況,發現運維開發的文章比重偏高。在側重整理這部分的內容時,發現了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首先發現很多運維開發的總結比較零散,側重的比例沒有預期的那麼均勻,另外一方面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知識點沒有成爲體系,沒有成爲體系就很難看到一個全景圖。

這個整理的工作拖了很久,每次在電腦前坐上半天,發現很難去取捨,到了現在,內容有了,但是缺少了階段性的總結,思路上還是需要提煉。

有一本哲學書中如是說:

你如果一直向前看,或者只看到目前的狀況,對你並沒有任何意義。一旦你回顧以往,就會看到一種模式隱隱出現。如果你由這個模式觸發,那麼很可能會迸發出一些東西。

寫博客也是如此,每天爬格子,思路上是沉澱,技術上是積累,但是如果缺少了梳理,那麼知識的價值就很難發掘出來。

這是第一層的收穫,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需要做一些探索。這個探索的意義就在於讓你從現有的思維桎梏中脫離出來,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當前的狀態。

真正的學習來自於四處遊蕩,你必須先停止拓展原先的只是,四處遊蕩一陣子,直到碰到一些事,能夠讓你拓展原先知識的根據,才能繼續前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讓我現在去寫腳本,我很可能還是默認使用shell,但是顯然用Python或者go更好一些,這種習慣會對你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我們使用Python之後,發現可行,其實使用go 也可以,如果這些基礎的對接都能夠打通,我們處理問題的思路就開闊了。

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事情都可以不斷的細問,直到粒度足夠細爲止。這樣我們就可以離原來的目標更近一些。而回歸本源,會讓我們對事情有一個整體全面的認知。

比如數據持久化,對於對象關係的梳理,通過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來維護,是比較痛苦的。這個層面就可以藉助於圖數據庫來完善。

而現在對接的很多運維開發方向都是偏向於做自助化服務,現在有了自助審覈,自助巡檢,除了接入已有的元數據和部分的檢查項目之外,對於潛在問題的建模和分析是更有說服力和意義的事情。

從這個從程度來說,我們還是需要有相對充實的數據知識。

所以在梳理中,我也通過總結的方式重新定位了自己,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和缺點,接下來就是一個在年底盤點前進行重要方向的佈局和調整的時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