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爲的不公,只是因爲不想承認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標準

今天在寢室學妹在寫入黨申請書,於是就聊到了入黨的那些事情。一個室友馬上說自己本科學校給予了她不公平的待遇,認爲自己可以評上積極分子的,但是最後都給了班幹部,沒有給她。對於這個原因我沒有發表任何觀點,但是心裏對這個解釋並不能夠接受。我們都認爲自己應該得到但是沒得到的就是因爲別人不公平地對待,但是其實就是不想承認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標準。

遇見一件事情,我們總是習慣於從客觀條件找原因,卻不能夠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分析,這是一種逃避,也是對能力不足的一個側面規避。記得讀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個詩詞比賽,每個班級派幾名代表參加,我是其中一個。當時我們處於低年級,我們要和高年級的學生一起比賽,具體的比賽形式已經不太記得了,總之最後是沒有拿到一個很好的名次。回到班級,老師問我們結果的時候,我們首先做的不是告訴老師結果,而是直接說:“老師,這個太不公平了。別的班學生都中途以去廁所爲由複習古詩,我們卻沒有出去。”這個場景我記憶非常深刻,現在想想可能有些荒唐,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學會爲失敗找理由了。我們當時認爲不公平,但是如果自己的古詩掌握的足夠多,記得足夠紮實,還會有後面的事情嗎?

在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總是歸結於外界的不公平,但是想想,我們所說的理由真的能足夠證明我們人爲的不公嗎?就像室友所說,別人做了班幹部,所以得到了名額,但是也沒有人阻止她去做班幹部呀,爲什麼要用不公來解釋這個呢?

所謂的不公,也就是因爲我們認爲得到資源的這些人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實際上是有不同的。爲什麼我們總是和這些人較真,卻不和總是的第一的人比較呢,因爲我們認爲這些人就應該得到這些,這不是不公平。我們能夠承認別人的能力,卻不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似乎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彷彿用不公來解釋自己的得不到就是合理的,就是爲自己的能力不足找到了一個藉口一樣。

世界上可能沒有絕對的公平,尤其是在需要人爲去處理的事情上,但是如果自己在能力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哪還會有所謂的不公平呢?就像我們羨慕一些學校的學生擁有很好的資源,但是我們卻得不到一樣,我們只能用羨慕,而不能夠覺得不公平,因爲別人是靠實力去了那個學校,得到相應的資源也是很正常的。

沒有所謂的公平與不公平,就像同樣的老師教,同學的班級,但是有的人能夠考上清華,有的人卻只能去不好的學校一樣,或許可以用命運來解釋,但是每一個結果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絕對不是因爲差別對待,只能是能力和標準的匹配。

我們能夠說出不公,也是對於現實的一種無力,認爲自己對某件事情有着執着的追求,也努力了,但是最後卻沒能夠得到,這個時候不妨想想,自己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找到原因,更好地完善自己,讓自己能夠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面前都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個應該屬於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