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原生家庭的輪迴,找到自己的自尊。

這是一個線上的分享,來自我的一個羣裏,和前面的自卑心理學相關的一個延伸,以下觀點全部來自careerDNA團隊的趙素芳老師分享:

只有我們自己能夠活出一種自在的平和的有力量的幸福狀態的時候。我們纔可能給於每一個來到我們身邊向我們尋求生涯之路上幫助的人們給予他們真正的影響。這是我們自助助人的一個真諦,那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今天的分享了。首先給大家來看一張圖片。

一個人愛自己的深度決定了他的高度。

自尊的建立呢,是和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分不開的,也就是和我們的原生家庭分不開。在家庭關係之中,再被撫養的過程當中,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是怎麼鏈接的。溝通的互動的這種模式都或多或少的給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形成了我們通常也會經常說到的另外一個詞語叫做自我價值感。

著名的家庭治療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在《與人聯結》這本書裏說過。這種在家庭當中人際溝通的模式,其實是一種生存模式,很多人靠它生存下來併成長起來。所以這些模式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潛意識無意識的。他已經成爲了融入到了我們的生命當中。當我們和別人在鏈接的時候。當我們在應對外部世界外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人給到我們的一些刺激或者是互動的時候。我們會形成一種自動化的反應。所以他也會影響我們其他的一些關係。包括我們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以及各種各樣在社會上的社交關係。

指責其實是一個編碼系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雖然看起來一家人是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的。但其實在我們中國式的家庭當中,我們互相之間真的不是那麼的瞭解。即使是我們的父親和我們的母親,他們各自的成長背景本身也是不一樣的。而雖然現在在我們很多的中國式的家庭當中,我們的父親和母親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的瑣事瑣事上面。在生活的很多細節上面生活的節奏,上面好像是休慼相關,脣齒相依。但是在心靈上卻並不一定我們互相之間走的很近,甚至我們互相之間都不太。不太懂彼此也不太理解彼此。

尤其是在溝通,上面,我們就會發現。家裏面,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一套編碼系統試圖來傳遞自己的想法。而同時呢,又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這套編碼系統來給與反饋。於是呢就會出現彼此之間在鏈接還有溝通上的錯位,在撒提爾女士在《與人聯結》這本書裏說過一句特別經典的話。

她說:我沒聽懂你說的話。所以以我自己編造一個意思出來去問你。並且我要求你對我所編造的意思,而非你真正說的予以反饋。其實就是我剛剛所說的編碼系統的問題。

每一次的深入就是離自己的內心更進一步。

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那一年當中我記得有一天早上我起牀,我的媽媽就走進了我的房間。然後她一邊也在幫忙,我一邊疊着被子一邊,她的背是對着我的。她突然說了一句話,她說:你讀個研究生有什麼用?

能夠想象那樣的一種場景嗎?就是你和家人啊,在溝通一些事情,我們平時可能都是經常溝通一些很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 幾點吃飯,什麼時候回家,幾點出門兒,今天要去哪裏等等。

突然有一天你想要跟她去溝通一些比較形而上的話題的時候。你要去溝通一些你的人生未來要怎麼走的一些話題的時候就發現,往往溝通不下去。就像我剛剛發生的,這樣的一種場景,我當時聽完以後啊,心裏就咯噔一下,媽媽爲什麼要突然這樣說呢,而且這種表達方式明顯就不太友善,帶着一種批評的意思,也有一點點的攻擊性。那我的第一反應呢,你可以想象肯定是有點小憤怒,因爲被評判嗎,對誰都不是件舒服的事,對吧?

那我這個學心理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這個不管是Brian博士帶給我的。還是我很多年前跟隨我的,心理學的老師洪興老師學習九型人格,包括薩提亞也好,還包括我自己看了很多的一些心理學的一些書籍。跟不同的人去打交道。所以以我還是比較能夠去在生活當中去實踐和運用的。所以以我的運用和實現就在這裏覺察兩個字。當我能夠感受到我自己的憤怒的這種情緒的時候。其實我的注意力已經從我的情緒裏抽離出來了,我就不是一個陷入在自己我很憤怒的那種情緒當中的我了。我是一個跳出來的,一個人,然後我看着一個有點憤怒的我。那這個時候呢就變成了兩個我,但我跳脫出來以後我就有點像看電影,就在分析人設一樣來看待這件事。人設:人物角色設計。

心裏就想,老媽你是對我不滿意,對吧?我哪裏讓你不滿意了呢?我做我的事情其實也不太影響到你吧?我幾乎呢也是想脫口而出就是我有我自己的事情,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有自己的主張,不用你操心,這個其實就是我的憤怒了嗎?那麼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是下一步就是我在這張圖片上面那所寫的一句話就是。

第一部,我是憤怒的,但是下一步我覺察到了我的憤怒。於是世界就發生了一些不太一樣的啊,這個發生和發展的方向了。

然後我的注意力呢,就從我自己身上放到了我媽媽的身上,我心裏就在這樣想。媽媽爲什麼要這樣說呢,她這樣說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她好像也有一些情緒吧,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呢,她好像也有一些什麼觀點吧,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觀點呢,她是不是對我還有一些期待那有意思一些什麼樣的期待呢,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上面那張圖片的右方放了一個薩提亞的冰山圖,這是撒提亞女士對心理學非常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把我們的心裏像分層了一樣,一層一層一層一層。每一層,其實如果我們往下去,深入探索的話呢,都是讓我們走進一個人真正的自己更近了一步。然後我就在這樣猜測猜測當中呢,我就產生了很多的一些有趣的想法。

當時我就想說,我媽媽肯定有一個這樣的一個觀點,她覺得。趙素芳,你這個人吧,學歷其實挺好的,也是研究生畢業呀,你當年在讀書的時候,可是經常掛在我們嘴巴上的別人家的孩子。

你後來工作不管怎麼說也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你怎麼現在過得這麼苦逼呢,以她的理解她肯定不太能夠理解我這種親力親爲的創業方式。你放着好好大公司的穩定的工作不做什麼事情還要自己親自去處理,而且還有好多是體力活。這個跟她的價值觀是挺衝突的,所以她其實有一個困惑。因爲我現在的現狀我的行爲和她價值觀所認爲的那些應該呀規則呀,規律啊,這些是衝突的,所以她應該是有一個困惑的一個啊,感受在那個當下,這是我猜啊。

接下來我又猜,是不是媽媽還有一些擔心啊,她可能在擔心說你創業這個事兒到底靠不靠譜啊,你能不能堅持下去賺不賺得了錢?能不能養活你自己呢?那後來呢,我也把這個事兒跟我的另外一位心理學老師就是洪興老師也交流過。洪興老師跟我說有沒有可能你媽媽內心還會有一些自責,或者是內疚的情緒呢,比如說,她可能會覺得我這個媽媽怎麼那麼沒有用,沒有其她媽媽那麼能幹,不能幫女兒去張羅找一個好一點的工作嗎,你看我女兒那麼辛苦,好像也幫不上什麼忙,想到後面滴我就聽到了我媽媽其實對我有一個期待她有一個這樣的聲音就是。女兒啊,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還好嗎?

其實啊,這是很多媽媽的內心戲啊!你會發現。你看這一個內心帶着好多困惑呀,擔心啊,內疚啊,還有期待着你和她去交流的,這樣的一個媽媽,可是她爲什麼表達出來的時候的這句話。就變成了一句,很有攻擊性的指責。這恐怕是我媽媽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因爲通過學習心理學,並且我去踐行這個心理學帶給我的這些益處。我就開始在觀察我的家人像我的媽媽,我就會發現。職責就是她比較常見的一種編碼系統。這或許是她長年累月賴以生存的一種生存系統。因爲她可能發現用指責是可以去驅動。它周邊的關係的,她是可以去跟周邊的人通過指責去交往去互動的。

後來呢,在繼續學習的過程當中啊,我也在看薩提亞士的這本書就是《與人聯結》這本書。這其中的就提到了指責型的,這種溝通姿態.

他的內心戲其實是這樣的:我沒有什麼用,我不討人喜歡,沒有人關心我。我不提高一點音量根本就沒人注意到我一旦我聲音高了,高了八度,大喊大叫了。似乎就有人能聽得到我了對方就能夠跟我之間有互動了。

然後我就獲得了一種力量,看起來我是可以去控制別人了。但是其實這個時候用指責的方式跟別人交流的這個人呢,她的身體是僵硬的。她的內心呢,也並不是平和和愉悅的看起來她似乎是贏了。但是她只是暫時的掌控而掩蓋了她內心真正的那種感受。

而且我還發現 : 有很多次,當我在指責我的女兒的時候。我說 , 你這個事情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對吧,額沒怎麼樣怎麼樣,做到會怎麼樣,是不是。等等啊,就又一邊待着講道理一邊呆着指責的時候。她會拿出一種非常負責的姿態來對着我自己。

有好幾次她可能會拿手去打自己的大腿呀,她有可能甚至會用去首打自己的腦袋,她說還我怎麼這麼笨,有一次她說的話很可笑,但是確實對我非常警醒,她說我真不佩戴綠領巾,我不配做人,你看這個小孩子有的時候她的表現是很純真很天真的。她就像一面明鏡一樣照出了你自己在當下我就瞬間就看到了那種指責。

然後,我就會發現咱們家裏的整個的一種啊,編碼系統,我們家裏的這種溝通的系統就是。一大清早從我們起牀睜開眼開始要刷牙洗臉,開始就是一個指責接着一個指責來啦,開了一天的序幕,我彷彿那個指責就好像我們家裏的這個發動機一樣,一波又一波的推動着我們大家在做事你怎麼樣,她怎麼樣。你怎麼還不怎麼樣啊,然後大家就開始各司其職,去開始一天的這個生活了。然後我們就在這種指責與被指責當中任何人去產生鏈接以及人和人之間去斬斷那種鏈接。

剛剛說的這種指責呢,是對外的一種指責。還有一種呢,是對內的一種指責,就像前面,我說的我女兒對自己的那種自責,就是指責的那個指責的那個動作阿,是一隻手手指伸出來指着別人對吧,那這種自責呢,就是那根手指呢,是反過來她是對着自己的。就是哎呀,我不對我不好,我不行,都是我的問題,我怎麼那麼沒有用?就在上週。上上週的時候,我跟那個洪老師去了一次義烏參加了一場這個薩提亞的療愈課程,在這個課程當中。我們有看到一些個案療愈的這個過程,那我們就有看到很多這樣的一些案例。因爲有些家長嗎,她從小的這個生活其實條件也不是特別的好。所以她們去描述自己的父母呢,都會覺得,我們的父母都是忍辱負重,特別特別容易吃苦的那種。

他們特別的他們有什麼不開心,可能是不是我。

我面對着每天都很忍辱負重,很隱忍的狠強撐着的,這樣的一個父母,其實我們內心也是非常孤獨和無助的。因爲總是覺得是不是因爲我的關係啊,如果這個家庭沒有我的話是不是爸媽就不用那麼辛苦啊,哎呀,是不是我怎麼那麼沒有用,對吧,好像我又做了一些什麼事情讓父母的這種辛苦又加重了,我怎麼又惹他們這種生氣了,那麼漸漸地他其實內心不太願意積極的去向父母去表達自己的一個想法,因爲他會覺得,表達自己的這種想法是自私的,他們都那麼辛苦了,憑什麼我能夠叫苦。憑什麼我只想着我自己呢,我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私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對自己也是很缺乏接納很缺乏認同的。那麼自然而然這個他對自我的認同感就很低自我價值感的程度就不是很高,那麼這種自尊的程度,自尊也就沒有辦法去建立起來。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一種輪迴。你可以想像一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不是一個能夠願意跟父母去積極表達自己的孩子,當他自己又成爲父母的時候,他在跟自己的孩子去交流和溝通的時候他也會像他的父母一樣變成一個非常隱忍的父母,就好像。指責的方式會形成指責的孩子或者是自責的孩子。一樣那麼他在自己成爲一個成長起來變成父母的時候。他也會,按照父母帶他的這種方式去帶他自己以及帶他的家人。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說這就好像是一個家族的魔咒,這就是一個同生共感的一個系統和生態。


所以說自尊其實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裏面呢,有行爲的規則,有自我的價值,有溝通方式,還有行動上的一個冒險,那在沙田女士的這個理論裏面,她說,當你呢。想要去改變你的這個自尊的時候這四個部分其實是同步在動。而且任何其中一個部分的洞都會去牽動周圍方式的動。

打個比方說,當你的溝通方式改變的時候,其實你就在驅動你的冒險,在驅動裏的一些行爲的規則在改變,你原來認爲的一些應該和不應該就被打破了。你的這種啊,這個自尊就是self esteem,或者說自我價值感其實就是已經在變化了。

我們可以在我們的家庭裏乃至我們的家族裏面。可能是第一個去看到啊,這個我們家族的這套編碼系統的那個人。如果我們帶着這種觀察也帶着對自己這種覺察。去探索這樣的一個編碼系統的過程當中。當你的這個編碼系統這個問題又出現在你身上的時候,當這個姿態出現在你溝通模式又出現的時候。如果我沒有這份覺察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去做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可以做一個新的選擇,我們可以去做一個決定。我們可以去冒一個險。可能就因爲我們冒了一個險就連帶着改變了。打破了我們原來的這一整套的這個系統。而由於我們的這種改變所以導致整個系統整個生態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這個變化。

冒險。就像我前邊所講的我自己和媽媽的溝通的這個過程當中是一樣的,我就是冒了一個險,我就去想說。沒有采取一個跟她互懟的這個狀態沒有去走這條路,而是冒險去想一想說。在她這句話在她這句指責的話的背後是不是藏着一些。其實是有她非常溫暖的部分呢,藏着她的一些情緒和觀點,連她自己都沒有去意識到的那些情緒和觀點,而且這樣的一種冒險當中。我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受傷害的我並沒有覺得她批評了我指責了,我覺得我自己很難受,反而是我有些心疼。也能生出一種對她的一種體諒,甚至生出一種更想跟她走得更近一點的。這種冒險那當然那個時候我的自尊程度也是更高的。

這個冒險的主意,這個冒險的企圖。這個做出一個新的選擇和決定。這個可以說,包括前面滴那個猜測覺察似乎就好像是在瞬間去完成的。因爲我自己並不希望斬斷我和她的鏈接,我希望能夠和她去鏈接。所以其實她的溝通方式是並不能讓身邊的人輕鬆和愉悅的和平和的。但是隻要我還存着這樣一個願意和他鏈接的這個渴望在。雖然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她,但是我改變我自己,以後那我就會發現。雖然我沒有和他可能後續的對話,沒有走的那麼深或走的那麼遠啊,但是就我這個冒險的企圖啊。就已經讓我和他有了鏈接,我和我自己的內心也有了這種鏈接。那我就覺得我似乎是更有力量了我的自我的價值更高。

其實我們身邊的是有一些朋友,他們對自己的愛是不充分不足夠的。我們也會看到有一些人呢,對別人也沒有善意。有的人呢,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幸福,有的人呢,總是覺得是別人傷害了自己。有的人呢,是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總是做不好事情。所有的人呢,也就不再對人生抱有什麼太大的這個,希望那這個時候他們的狀態就是我們說的。自我價值感或者說自尊是很低的。他們覺得自己很無助,既沒有辦法和自己去建立一個很好的鏈接去愛自己,也沒有能力去和別人產生鏈接和互動去成爲一個愛別人的人。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我們要讓別人跟你建立鏈接首先呢,我們要抱着願意和別人去建立鏈接的這種。這種企圖這種期待。

愛其實就是一種人和人關係上深度的一種鏈接,尤其是情感上的這種鏈接。愛自己就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我們能夠和我們當下的這種情緒和感受。在一起,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那種渴望那種期待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這個賴以生存的那套規則和價值觀。我們能夠勇敢的去表達出我們自己內心對別人對這件事情的真實的觀點也好,還是情緒也好還是我們的期待還是我們的渴望也好,我們能夠從一個受害者的心態去調整過來去成爲自己的一個主人我們去做一個新的。決定我要決定去做一件啊,新的一個抉擇。

就是我要成爲一個真正的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人的自尊就建立起來了,我們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個成年人,我們是要爲自己所做的事情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負責任,而不是像一個孩子一樣就覺得說你是大人,被人欺負了,我因爲別人力量比我更強,別人能量比我更大。所以是別人欺負了我。那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受害者的一個心態嘛。

我們受到原生家庭給我們的一些,影響我們可以去覺察到原生家庭裏的那些模式編碼模式,對吧?以及溝通姿態,那麼我們如果可以重新決定去冒一個險,哪怕不一定複製一行行動,只要內心你生氣了,這樣的一種衝動,有了這樣的一個意願。你就更容易成爲一個身心合一的自己一個一致性表達自己的啊,那樣的一個人,而不是說。還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一個人這就是我們。

然後呢,給大家念一首撒提爾的小詩,我特別的喜歡她講到五種自由。

自由的去看去聽而非考慮應該如何去看去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非思慮,應該如何去表達,自由的去感覺,而非告訴自己應該如何感覺。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期望,而非總是等待對方的許可,自由的根據想法去冒險,而非總是選擇安全妥當的路而不敢晃動一下自己的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我自己在,這些年當中。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學的一些實踐在我和人際關係當中的這些事件。就是演也想跟大家呢,表達一個我自己的一個期望就是。不論我們身邊有些朋友是想要自我成長的還是希望能夠去幫助別人的。

不論我們身邊有些朋友是想要自我成長的還是希望能夠去幫助別人的,都需要自己的一個,自我修煉的這個過程而最好的一種修煉,往往就是在那些讓你最糾結的關係當中。讓你最痛苦的那些關係當中那個就是我們修煉的道場。

就好像我跟先生的我跟孩子的還有我跟我的原生家庭的。那麼在這個當中我們越修煉我們越能夠去成爲我們自己。而不是啊,越修煉越讓困在原地成爲一個受害者,老當我們自己的自尊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自己生命去綻放的時候,身邊的朋友自然而然都能夠因此而受益。同時呢啊,我們身邊可能也有些朋友願意去走上一條幫助別人的這條路。我的分享就到這裏,非常感謝各位。謝謝。

問答環節:

1.剛剛有一個小夥伴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看到了一些問題,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然後你的努力之下,似乎對方還是不能跟你去做一個溝通。

對吧,然後我後來問了一個問題,因爲我們其他羣的夥伴可能看不到您的問題,所以我複述一下。我就問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呢,您是缺能力呢,還是去資源吶,還是缺意願的。額,然後如果說你是缺能力的話,那我覺得我們就需要去學習。比如說,你可以走進我們心裏學的課堂來學習。然後想一些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專家和老師去請教他們是怎麼來處理的。然後,如果說再處理的這個過程當中你發現呃可能。不能一步到位,就把他去處理好我剛剛有講到這個冒險嗎,那這個冒險的過程就是你。

這個冒險的過程,可能就會面對着一個就是冒險的失敗,對吧,那我們出去冒險的時候其實是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的就是我們出去的這個冒險不一定能夠成功,很可能我們不一定能夠成功的登上這個珠穆朗瑪峯喜馬拉雅山對吧?

有可能我們也沒有成功的去找到什麼財寶。這個如果我們要出去去冒險,其實我們要去做有風險的,是不一定能夠成功的。但是,你去願意去做這個溝通的這個企圖。這是你願意爲你自己人生去更負責任的去做這個決定去溝通的這樣一個意圖,這個意願。這個企圖其實已經在提升我們自己的一個自尊了,已經在讓我們自身的這個自我價值感有所提升了。至於說我們努力了最後結果當然是要盡人事而聽天命了。但往往我們就會發現,一旦當你真的有這種企圖的時候。真的世界就開始因此。

有了這樣的一個對人生的一個新的決定這個決定是你爲自己去負一個責任,你決定活出你真實自己的這種決定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就已經有一些不同了,就是因爲這種看到自己內心有這樣的一個渴望並且願意去表達願望的這種意圖在內心升騰起來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有一些變化。

如果說這個關係。已經是牽扯到不止,適合我們父母之間的關係還涉及到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父母的父母之間的這種關係的話。那麼就像我剛剛所說的。那個當中的那個功課就是我們父母的了,我們能夠做好的事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和我們父母之間的這樣的一個溝通。那如果涉及到他們的父母的話,那應該是他們的這個功課。在那邊了,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祝福他們。

如果說我們也有必要去跟,我們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去做溝通的話,那當然如果你願意去冒這個險去做這個努力當然是更好啦,因爲,您說的這個情況,可能。你聽起來,現在很模糊,只是一個,很概括的情況,就是我拿不到任何的細節,我也不知道這個當中的故事和前因後果。所以我很難在現在給到我們這位夥伴一個很好的回答。那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個。原則和規則就是或者說我們,在這個當中去改善關係提升我們自身的一個規則就是。你願意爲這件事情去冒險,你願意爲這件事情去努力,一把,同時你也去做好。努力,最後失敗的一個面對的,這樣的一個結果的心態。

如果父母有他們的固定的一種編碼模式,我覺得我們能做的一件事情呢,就是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看到他們內心的那種,期待和渴望,然後我們用我們的方式,努力的去冒險去敲一敲他們的窗戶。去敲一敲,她告訴她我看到的你是這樣想的。對嗎?是這樣嗎?所以這個上邊並不是我們去改變他們,而是我們改變了我們自己。我們改變我們原來的一種,信念認爲他們就是那樣的,我們沒法跟他們去溝通的。而是改變成。他們是那樣的,但我還想試一試跟他們再去溝通,我想聽聽他們自己內心的那個聲音。

當我們內心做了這樣的一個決定的時候,其實你是會發現。人生就是有一點點不一樣了,因爲原先我們是陷入在,糾結當中陷入在一種無助的。困難的這種這種情境當中覺得自己很無能爲力的那種狀態當中。但是現在當我們願意去努力的時候,當我們願意。去走進他們跟他們去建立那種連接的時候,其實。已經我們自身從我們這裏去發生了一種改變,就好像你是整個事情的那個開關,當你這個開關一開你這個開關一摁摁下去,整個系統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哎!這裏就通電了這裏就會有發生變化的,所以需要有一個人。首先去做出這種企圖在。原生家庭當中,首先要有一個人。去做出這樣的一些改變,那麼很幸運的事,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

覺得這個就是老天爺選擇的事,他讓我們會具備一種更好的能力去成爲自己人生的主人。讓我們能夠成爲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成爲一個被奴役的被別人覺得總是受傷害的被別人侵犯的那種感覺的人。

這其實呢也是一樣,沒有真正的去建立一個自己的那種自尊,就是沒有去成爲自己的一個主人。比如說自責呢,是覺得說我自己不配。擁有這些幸福。我不配接受別人對我的一種接納,這是這樣的一個心態,所以往往容易去,責備自己。而放縱的也是一樣,我也不配去得到這些一切,我也不配去擁有這這一切我再怎麼努力其實也是。不會得到這些的,其實跟自責是一樣的一個結果,並沒有去建立自己的,這樣的一種自尊。

只是看起來放縱沒有像自責那樣對自己那麼苛責了而已。但是如果說這一切要怎麼樣去轉變呢,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啊,caree DND的另外一條線要非常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要去探索。自己的內心。我們要去探索自己的天賦,去探索自己的優勢去了解我們自己的生命故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有哪一些事情,真正的事,我們好像天賦的就能夠把它做的非常好的。這就是我們的呃,這個caree的密碼就是我們生涯的當中的這個密碼。我們會通過。這個第一模塊我們的心理類型和氣質,我們會有第二模塊的個性與性格還有第三模塊,我們的非常重要的硬菜啊,就是Skill的能力。還有我們的興趣,第四模塊,第五模塊。第六模塊的自尊。

自尊整個部分的這個一個一系列的系統性的,這樣的一個探索。據瞭解,在人生當中。有哪些事情。是我們天賦就能夠把它做的我們是很容易進入到一種心流狀態的。那麼如果我們要讓自己過得非常的幸福的話我們如果要能夠真正的去成爲我們自己的話。那麼我們就要去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然後用我們的天賦。去做我們自己的。這個事業去做我們的這樣一個工作,那麼我們就很容易。去出成果就很容易成爲一個要麼是在職場上很高績效的人。要麼就是終於找到自己詩和遠方在哪裏的人,並且用着自己非常喜歡的這個能力去創造了。有價值的服務,爲別人服務,同時得到了相應的回報的,這樣的一種狀態,那麼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就能夠。成爲一個真正的自己,然後活的就比較地綻放了。

總結

感謝素芳姐分享,最近我在看自卑心理學,說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每一次試圖理解父母的時候我自己也不自覺的進入了設定好的編碼系統裏面。繞來繞去出不來。聽完後我感覺自己應該去突破這個編碼系統。

下次意識到出現衝突的時候感受一下對方的情緒和內心。

武志紅老師說探索自己的過程是英雄之旅,其實探索自己是一個冒險的過程。

我感覺除了課程分享以外,最精彩的就是後面的提問,很好的定義了問題的邊界。冒險失敗以後的心理修煉,加上這個提問,感覺一下子分享的完整了。

我認爲是值得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