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總是油鹽不進,超級逆反怎麼辦?試試“三明治”式批評法


 “三明治”式批評法是個啥

 “三明治”式批評法是管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很形象,也很好理解,方法分三部分:

1、認可並表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

“三明治”批評法的心理學依據:用讚美與表揚去除對方的防衛心理。

心理學家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可是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夠好,家長就容易發火,近乎本能地想嘮叨他。其實,這樣做孩子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將事情弄糟。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問題在於藥的效果再好,他不吃,那結果還是零;咱父母說的再有道理,再一心爲他好,他聽不進去;咱一張嘴,孩子那裏立馬就煩了,就把咱屏蔽了,那咱家長的良苦用心,不僅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會遭到抵觸,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

久而久之,父母苦口婆心,孩子卻油鹽不進,我行我素。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父母講的道理孩子是明白的,一遍遍的說,孩子不入耳,不入心,不管用。

我們家長忘了一點,成長歸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沒動力,不行動,家長再着急是沒有用的。

所以,讓孩子聽進去是個前提,而先認可、表揚就是這個前提,就是前面那個“1”,沒收這個“1”後面的那些道理、建議都是“0”,甚至是負數。

表揚的原則:真誠、適度,越具體越好;切忌言不由衷。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家長多關心、關注、觀察孩子,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這樣我們在表揚孩子時就有話可說。

2、指出其不足之處和缺點。

在認可與讚美後,再指出其不足之處和缺點。這時,孩子能心平氣和地聽進去,能感覺到你家長講的是有道理的。與那種不留情面的一味指責和一遍遍的嘮叨相比,孩子更容易接受。 

批評的原則: 實事求是,就事論事,不全盤否定孩子。

3、積極鼓勵

在指出不足之後,再對孩子進行鼓勵。具體可以先講改進之後會給他本人或家庭帶來的好處,而後再表達父母期望他有什麼樣的改進,最後表示對孩子的信任。

具體可以試試這個模板:

總的看來最近表現……值得表揚的是 ……可惜……如果……就更好了……希望你能

案例1

在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的過程鬧情緒時,佛祖曾跟他說過三句話:

你這潑猴,一路以來不辭艱辛保護師傅西天取經。(表揚)

這次何故棄師獨回花果山,不信不義。(批評)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發揚光大,保護師傅取得真經。(激勵)



案例2

期中考試結束,孩子因玩手機導致成績下滑,我們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進行一次溝通:

你們班主任老師跟我反應,這次期中考試卷面書寫比之前有進步,我們都知道書寫工整、卷面整潔在考試中非常重要,所以這個進步是充分值得肯定的。

不過,從學科成績來看,還是反映出知識掌握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數學,因爲公式定理等涉及到書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導致大題答題失分嚴重。這說明下一步我們要注意保證課堂上的聽課專注狀態。

如果我們把時間利用的更合理一些,在手機使用方面自己控制地更好一些,下次成績肯定會有大幅度地提高。

媽媽相信你有潛力,更有自制力,期待這你下一次考試中的進步。

 批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特別注意方式和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