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內心的風箏——2017級高二18班張新悅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雅痞有話說:《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外國暢銷小說。起初我對這本書並不感冒,但一次學校組織的讀書彙報中,張新悅同學用散文一般的語言講述了那個既傷感又溫馨的故事。說實話,我被孩子真誠地講述打動了,甚至我想立刻閱讀這本書,這就是分享的力量,也是讀書的力量。

        雖然孩子的讀書筆記還僅僅停留在純感受的層面,但張同學閱讀此書中的感動和體驗是一輩子的,這就是讀書的價值。我很瞭解張新悅同學。她愛好廣泛,演講、舞蹈、樂器,樣樣精通,這是孩子外向的一面。讀書可以讓人靜下心。伏在課桌,品味書香,這樣寧靜的孩子更讓人喜歡。一動一靜,方顯英雄本色。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是我對成長着的張新悅最好的期待。

        最後說點題外話。我一直認爲開卷有益是有待商榷的。讀什麼書?怎麼讀書?讀書的價值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們應該好好考慮的問題。有的孩子在讀書中體悟成長,有的孩子在讀書中學到技法,有的孩子讀書只是娛樂消遣。讀書時間一樣,效果和價值卻大相徑庭。我還是主張讀書要破除功利性的思想,品讀經典、敢讀大部頭,啃讀難讀的。讀書也是讀自己,那對自己狠一點吧。

        追逐內心的風箏

        追望着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 胡塞尼先生的這隻“風箏”,我第一次將視線投射到這一方充滿苦難的土地---阿富汗。《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說一經出版便迅速風靡全球,並且被拍成電影展現在觀衆眼前。“沒有矯飾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煉的篇章。細膩地勾勒出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華盛頓郵報》這一評價可謂中肯之至。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盛大的風箏大會上,阿米爾和哈桑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哈桑興奮地朝最後一個“戰利品”追去的時候,卻在途中被將軍的兒子“阿瑟夫”堵截在小巷中蹂躪強暴,尾隨哈桑的阿米爾目睹了發生在哈桑身上的一切,卻沒有勇氣站出來保護哈桑。阿米爾爲此感到無比愧疚,他無法面對哈桑,最後還以栽贓的方式陷害哈桑,迫使哈桑一家離開他家。

      隨着戰爭的爆發,阿米爾跟父親去了美國。阿米爾在美國有了幸福的伴侶並且成爲知名作家,當父親因病去世後他接到了父親的老朋友拉辛汗從阿富汗打來的一個電話,要他回阿富汗,因爲那裏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原來拉辛汗知道當年阿米爾陷害哈桑的事,他希望阿米爾能夠回阿富汗贖罪。阿米爾意識到過去的從來都未曾過去。他始終無法擺脫對哈桑的歉疚。

        然而見到拉辛汗之後卻讓他聽到了一個掩藏多年的祕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哈桑和他妻子不幸被塔利班士兵槍殺,只留下可憐的兒子索拉博,但索拉博又被當年欺負哈桑的阿塞夫控制着,阿米爾隻身犯險,救出索拉博並帶他回了美國,但索拉博卻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最後在一次與阿米爾玩風箏的遊戲中恢復兒童的開朗與活潑……

      “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遍民衆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搏動展示給世人”。這是這部作品因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時的頒獎詞,也是對這部偉大作品的最佳解讀。

        這部小說讓我不能不爲阿米爾與哈桑的真摯友情而感動,同時也爲哈桑經歷的不幸與痛苦而落淚,驚天大謊言背後掩蓋的是阿米爾父親對哈桑既深沉又不能表達的父愛,以及阿米爾無法彌補的後悔與痛苦。

      在阿米爾與哈桑的童年裏,兩個人之間真誠又脆弱的友情,隨着時光的流逝倍受考驗。阿米爾是哈桑心中曾經最溫暖的過往,哈桑對友情飽含忠誠,年幼的他曾經爲阿米爾追過風箏,哪怕遍體鱗傷,當阿米爾讓他去追最後的那個風箏時,他喊出:爲你,千千萬萬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得到阿米爾的信任與認可。

        當阿米爾得知這一切的時候,善良和勇氣瞬間包圍了他,他在甦醒、他在贖罪、他在追回原來的風箏。這就像一個巨大的命運輪盤。因爲父親的不認同,也因爲自己殺死母親的罪感,少年的阿米爾自卑而敏感,只有夥伴哈桑無條件的信任他,他從哈桑那兒得到自信和尊重。他對哈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因爲社會地位的差距,阿米爾對於哈桑有種先天上的優勢,因此兩人永遠不可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可能這就是在社會背景下那個叫做命運的東西。

        哈桑曾在信中對阿米爾說:“我夢想神會帶領我們過好日子,也夢想我兒子長大會是好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重要的人,我夢想鮮花在喀布爾能再盛放,酒館茶樓都響起動聽的音樂,風箏也能再度在天空飛翔。我夢想你能回來,重溫童年時光,你會發現忠心的朋友在等着你。願神與你同在。”

        在哈桑眼中,無論阿米爾怎麼對他,阿米爾永遠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朋友,最棒的少爺,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也是作者對人性光輝的一面的讚揚。而人性的黑暗,作者將其在阿米爾的父親身上給予我們最真實的展現。

      阿米爾的父親做了令阿富汗人所不齒的事,卻在阿米爾小的時候教育他,說“人的罪行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奪走一個性命,你偷走他妻子爲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孩子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正的權利。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

        ”當時的阿米爾既興奮又害怕,但在阿米爾得知父親與哈桑的母親生下哈桑的那一刻,父親,那個高大,偉岸,勇敢的男子漢形象,全然崩塌,阿米爾覺得父親是一個賊,還是最壞的那種,父親偷走的東西太過於神聖,對於阿米爾,是得知他有兄弟的事實,對於哈桑,是他的身份,還有哈桑父親的榮譽和尊嚴。

        阿米爾意識到,當哈桑出生的那一刻,種種謊言,背叛和祕密就已經開始輪迴,而那“再次成爲好人的路”也變成了“終結輪迴的路”。父親的一生過得糾結,他無法給予哈桑應有的身份與地位,也在無形中給阿米爾留下了陰影。

      卡勒德 胡塞尼先生遠離了烽火硝煙的戰爭,他常懷善良和悲憫,對故鄉有最深切的熱愛,對童年有最真摯的回憶,當他回望那片飽經瘡痍的土地,細細傾聽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創作出了這部展露人性的作品。   

        這本書真實地讓我簡直有點不相信。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當我們真正品悟這本書時,那風箏有着那麼多的含義,對於阿米爾,是他人性中不可缺的善良與誠實;對於哈桑,是他對友誼的無限忠誠;對於阿米爾的父親,是對兩個兒子的虧欠。

        而對於我們,我想,應該是好的成績,好的大學,好的未來,好的生活。全書的人物追着這個風箏追了一生,而我們,也應該爲自己心目中的風箏付出一切,只爲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不留一絲遺憾。

      一本書,兩個小孩,一個風箏,一句話。簡單、乾淨,如一杯水。願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風箏,願所有人都能勇敢的去追。願所有人變得勇敢。願所有人都有一個夥伴,願意用愛許你一生安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