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Entegor,自動跑存儲過程,給下游傳輸數據

        一步一個腳印,沒有走過,永遠不知道前進的路有多艱難,和走過獲取成功的喜悅!

       在之前已經寫好了一個生成文件的存儲過程,但是生成的文件是放在臨時目錄下面的,現在需要配置entegor,讓臨時目錄裏面的文件搬到正式目錄下面去,看着是一個很簡單的操作,但是對於一個小白來說,真的是什麼都不清楚,每個步驟都是一臉懵,只有不停的去嘗試,不停的去想辦法,你才能知道你缺的並不是一星半點。好,下面進入主題。

 

      第一步:準備所需要的材料

工具:Entegor(很奇怪的東西,百度沒有搜索到有用的信息)

工程:所需要一個工程,是以pkg結尾的文件,第一次打開的話需要先解包,然後才能打開,裏面是包含函數、環境變量、共享資源、工作流。一一解讀下這些文件裏面是幹嘛的,

      函數:一般寫一些獲取時間的函數,貌似是用java寫的。

      環境變量:這裏面配置SHELL_HOME、數據再檢查延遲_分鐘、數據檢查循環次數

      共享資源:這裏一般配置的是數據庫的ip地址。

      工作流:這裏面放的是主要的東西,主要是執行各種存儲過程,以及併發之類的。

  第二步:寫一個流出來執行需要執行的任務

      所有的工作流都是放在總控下面,總控中配有好多的控制器,比如文檔發送,獲取當前系統時間。如果想完成怎麼把數據庫中執行的存儲過程生成的文件從臨時目錄轉移到正式目錄的話,在這裏就需要配置下一個新的工作流。

新的工作流包含:開始,生成文件,發送文件,結束。

       開始:開始即是這個工作流的開始,這個是系統配置。

      生成文件:生成文件裏面配置的是在數據庫中已經寫好的存儲過程,然後把輸入參數與存儲過程中的參數配置好,同時需要配置存儲過程的名稱,不然這個節點它根本不知道幹嘛。

      發送文件:這個原本就在總控裏面的,但是還是需要配置下里面的參數。這應該是配置總控的時候就配置好的,現在火候還不夠,看不懂裏面的底層。

      結束:結束就表示這個工作流結束,完成任務,生成的文件從臨時文件夾轉移到正式文件夾中。

把新的工作流配置完成好之後,需要把這個新的工作流放在總控的一個併發流中,這個併發流是完成多個工作流的。

這些都完成之後,需要把寫好的包上載到服務器上,這樣才能爲下面的檢測做準備。

   第三步:檢測

   主要是檢測文件有沒有生成,檢測文件是否從臨時目錄轉移到正式目錄下面去了。

如果有entegor的話,那麼應該是有一個專門的網站去管理和測試entegor的。進入後查詢工作流,找到剛纔上載好的工作流,然後輸入需要的參數,然後就去首頁查看這個流執行的情況,如果出錯,可以去查詢日誌,瞭解當前有什麼地方沒有配置好。

對於這方面也是第一次接觸,其中也是有很多方面不清楚,還是需要多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這個只能說淺淺的記錄下,方便以後的繼續的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